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的二级结构并预测其B细胞优势表位,进一步分析其在沙眼衣原体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以CT标准株(E/UW-5/Cx)HSP60的完整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分别采用SOPMA、GOR、nnPredict和HNN四种方法预测CHSP60的二级结构,并结合其跨膜区域、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抗原性、极性和柔韧性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预测CHSP60可能的B细胞优势表位,并将B细胞优势表位与人HSP60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两者之间的同源性,寻找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B细胞表位。结果:四种方法对CHSP60二级结构的预测表明,其二级结构中柔性区域以无规卷曲为主,少见转角。其B细胞优势表位可能位于氨基酸79~85、135~140、433~440和526~532区域,而上述序列与人HSP60氨基酸序列比对后,发现其135~140、433~440和526~532区域与人HSP60氨基酸159~164,457~464、549~556区域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CHSP60可能的B细胞优势表位中,135~140、433~440和526~532区域可能与CT感染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2.
据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全世界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病人人数已超过5000万,是世界上糖尿病病人人数最多的国家,并且以每年150万~200万的新增病人数迅猛上升。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防治糖尿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1〕。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病人体内的葡萄糖代谢进行调控,临床治疗给药的重要依据是病人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所以,血糖的动态监控,对糖尿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血糖监测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方法 对1个CADASIL先证者及其家族的发病情况、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分子遗传学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患者均有记忆力减退、乏力、脑卒中样发作等特点,没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证据,有家族聚集性,头颅CT、MRI示多发性梗死灶、脑白质变性,临床符合CADASIL的诊断.存活者中基因测序显示NOTCH3基因第3、4外显子突变,可确诊为CADASIL.该家系4代中有3代10人呈临床或亚临床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 该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符合CADASIL诊断.  相似文献   
54.
温州地方株HPV16型L1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地方株HPV16 L1基因结构特点,分析其结构蛋白L1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特性变化,为基于L1基因工程疫苗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HPV16型L1基因特异性引物,从宫颈癌组织标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鉴定,PCR产物直接测序;进一步用Vector NTI 8.0和DNAStar软件分析HPV16型L1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特性变化情况。结果:测定的序列与标准基因序列(NC 001526)比较,温州地区宫颈癌感染的HPV16型L1基因同源性为99.1%~99.8%,分别形成8种突变模式,其中3处由于核苷酸的改变,翻译的氨基酸也相应发生变化,但其编码蛋白在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及抗原性上与标准株相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温州地方株HPV16 L1核酸有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多柔比星组(1.0 mg/L),沙立度胺100 mg/L组,沙立度胺200 mg/L组,联合用药组:沙立度胺(200 mg/L)+多柔比星(1.0 mg/L),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法观察对VE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沙立度胺单独及联合多柔比星作用于HepG2细胞均可下调VEGFmRNA表达.沙立度胺以100 mg/L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联合用药组下调VEGFmRNA表达,与沙立度胺100 mg/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25),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沙立度胺可下调人肝癌细胞株VEGFmRNA的表达,但与多柔比星无明显协同作用,可能是沙立度胺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6.
热休克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检测及其与HPV感染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HSP70)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检测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24例CA、46例宫颈癌和 28例正常宫颈组织HSP70,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检测和 6, 1 1, 1 6, 1 8分型。结果 HSP7 0在CA和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对照组 (P<0. 01)。CA组HPV6, 11型DNA阳性者HSP70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 05),宫颈癌组HPV16, 18型DNA阳性者与阴性者HSP70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HSP70的表达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关,HSP70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与HPV的感染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的脑功能异常对抑郁的影响,找到TLE共病抑郁相关的功能特异的脑区,从而进一步辅助临床诊疗工作。方法 收集TLE患者共3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将其分成抑郁组及非抑郁组,每组15例。30例患者均完善多导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3.0T磁共振头颅平扫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然后进行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优势侧放电多见。对静息态分析方法(ALFF、fALFF、ReHo)的样本独立t检验显示,和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脑默认网络的楔前叶、前扣带回、顶上回,以及颞上回、额下回等脑区。结论 TLE共病抑郁患者病程普遍较长、优势半球受累多见,脑默认网络激活、脑区结构异常与抑郁的产生有关。临床可应用此项技术来指导诊疗及外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梳理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并总结典型经验,为各地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2022》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能力提升和服务模式优化3个总主题,覆盖9个分主题,依据主题框架对43篇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论:针对当前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借鉴梳理的典型经验,提出以下3点建议:(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活力;(2)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3)优化服务模式和内涵,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相似文献   
59.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es,EAMG)是重症肌无力经典的动物模型,B细胞活化在其发病中是必需的.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BCR)是B细胞表面标志性分子之一,对B细胞的产生、选择和活化具有关键作用.Cb1-b蛋白可促使活化受体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泛素化,负性调控BCR信号[1].我们采用未成熟髓源性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Ta146-162肽段(Ta146-162-iMDC)干预EAMG的发病,从B细胞活化的角度探讨Ta146-162-iMDC干预EAMG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构建包含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ajor outermembrsne protein,MOMP)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t MOMP168,检测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Ct MOMP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水平.方法 构建包含Ct MOMP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Ct MOMP168并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置pcDNA3.1组和PBS组对照(每组12只,每只100μg/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及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ICS-FACS)分别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Ct MOMP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及其抗体亚型、脾脏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及特异性分泌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的CD3+T细胞的水平.结果 同pcDNA3.1(A490=0.180±0.025)和PBS免疫(A490=0.110±0.015)相比,PcDNA3.1-Ct MOMP168免疫可刺激小鼠产生高效价Ct特异性IgG抗体(A490=0.973±0.136;血清滴度1:1000),且抗体亚型以IgG2a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884,P<0.05);pcDNA3.1-Ct MOMP168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中CTL杀伤活性(41.71%±8.34%)高于pcDNA3.1组(18.40%±3.45%)和PBS组(14.50%±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15,P<0.05;效靶比为50:1);pcDNA3.1-Ct MOMP168免疫组小鼠的脾细胞中Ct MOMP特异性CD3+IFN-γ+T细胞的水平(1.15%±0.16%)高于pcDNA3.1组(0.12%±0.08%)和PBS组(0.0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638,P<0.05),而PcDNA3.1-CtMOMP168组IL-4+CD3+T细胞(0.13%±0.08%)和IL-10+CD3+T细胞(0.14%±0.08%)的水平与pcDNA3.1(0.07%±0.05%,0.13%±0.06%)和PBS(0.08%±0.04%,0.07%±0.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886、1.112,P值均>0.05).结论pcDNA3.1-Ct MOMP168重组质粒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Ct MOMP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