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从毛蚶软体部位中分离出具有一定抗癌活性的毛蚶蛋白组分,研究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新鲜毛蚶软体部分为原材料,分离获得毛蚶抗癌蛋白组分(命名为N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50、100、200、400μg/mL)NS组分对MCF-7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将200μg/mL NS组分作用MCF-7细胞不同时间(12、24、48 h)后,Giemsa染色观察癌细胞及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NS组分对MCF-7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NS组分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200μg/mL NS组分作用MCF-7细胞12 h后,部分细胞收缩变圆、脱落,24、48 h后细胞脱落现象更加明显;Giemsa染色发现,NS组分处理12 h后细胞出现有丝分裂相增加,继而出现多核或核碎裂等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NS组分主要引起细胞G2-M期阻滞;NS处理组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NS组分作用MCF-7细胞后p53及pro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上调。结论:毛蚶抗癌蛋白NS组分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主要通过引起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期间伴随p53及pro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试验检测0~240 μmol/L NCTD在0~72 h内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NCTD处理A549细胞24 h后换正常培养基,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恢复与增殖的情况;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经40、50和60 μmol/L NCTD处理0~72 h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40~60 μmol/L NCTD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30~240 μmol/L NCTD对A549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在30~120 μmol/L浓度范围内,NCTD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在NCTD撤除24 h后逐渐消失,30~60 μmol/L NCTD作用A549细胞24 h后,A549细胞的活力在恢复培养的第5天完全恢复;40、50和60 μmol/L NCTD作用A549细胞0~72 h,细胞表现为明显的G2~M期阻滞,与对照组相比,NCTD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40~60 μmol/L NCTD主要通过诱导A549细胞G2~M期阻滞而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对何首乌水提物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肝微粒体对何首乌水提物进行体外代谢;将经代谢前后的何首乌水提物溶液冷冻干燥,以不同浓度(相当于生药1.5、3、6、12 mg/mL)分别作用肝L02及HepG2细胞24 h及48 h,MTT法检测其对两种细胞活力的影响;HPLC测定何首乌水提物溶液中3种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的含量变化。结果:何首乌水提物代谢后,随着其剂量的增加,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与何首乌水提物未代谢组相比,浓度为12 mg/mL的何首乌水提物代谢组毒性明显降低(P < 0.01)。HPLC测定结果显示,何首乌水提物代谢组上述3种主要成分含量均有所降低。结论:何首乌水提物经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后对肝细胞毒性降低,与其主要成分含量降低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莫匹罗星抗结直肠癌(CRC)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莫匹罗星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取CR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平台筛选出二者交集靶点作为莫匹罗星抗CRC潜在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对PPI进行拓扑分析及可视化。将潜在靶点导入Metascape及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热图,气泡图以及通路图。结果 获得了莫匹罗星抗CRC潜在作用靶点89个,其中关键靶点为JUN、PTGS2、SRC、STAT3、IL1B及CASP3。富集度较高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及分子功能分别主要为细菌源性分子的反应、内溶酶体和蛋白激酶c活性等。莫匹罗星抗CRC的信号通路有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莫匹罗星抗CRC可能机制包括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凋亡、抗炎以及破坏癌细胞微环境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去甲斑蝥素(NCTD)联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1) EG和NCTD与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作用48 h。给药方案:EG和NCTD分别单用(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同时联用(EG+NCTD,1∶1同时给药,终浓度分别为30~480μmol·L-1)、序贯联用方案Ⅰ(EG→NCTD,EG作用24 h后除去EG,加入NCTD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和序贯联用方案Ⅱ(NCTD→EG,NCTD作用24 h后除去NCTD,加入EG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相应的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随后利用反向找靶技术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两药联用潜在的关键靶点。流式细胞术分析EG和NCTD单用及NCTD→EG序贯联用对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3...  相似文献   
56.
莫匹罗星(Mupirocin,MP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外用抗生素,其抑制细菌异亮氨酰-tRNA的形成使其抑菌效果独特,但常规使用的MPC软膏有一定毒副作用,如其对创伤部位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软膏基质的毒副作用等。同时,随着细菌对MPC的耐药性逐渐提高,MPC的抑菌效果也受到影响。近年来针对MPC的特点,已经发展出多种更加方便患者使用的新剂型。更重要的是,新剂型可以减少MPC的毒副作用、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延长血清半衰期等,在增进疗效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耐药菌的筛选。本文主要综述莫匹罗星喷雾剂、贴剂、水凝胶和纳米等新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