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9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496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426篇
口腔科学   141篇
临床医学   1922篇
内科学   1069篇
皮肤病学   155篇
神经病学   352篇
特种医学   4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33篇
综合类   3524篇
预防医学   1466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1231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07篇
肿瘤学   40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794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4篇
  1964年   12篇
  1962年   13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螺旋CT三维重建在LeFort 型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eFort型骨折是颌面部一种常见且又特殊类型的骨折 ,文献上少有涉及关于LeFort型骨折的影像学知识。现就其相关问题结合三维CT讨论。1.材料和方法 :1996年 11月至 2 0 0 1年 3月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对 2 0 2例各种类型的颌面部骨折进行3DCT检查 ,男性 16 6例 ,女性 36例 ,年龄 6~ 6 3岁 ,平均 2 9岁。检查方法 :使用SOMATONPlus 4螺旋CT ,扫描层厚 3mm ,扫描方式采用螺旋扫描 (螺距 1)或连续无间隔扫描 ,全程扫描时间 30~ 4 0s。应用软件选用表面遮盖 (surfaceshadeddispl…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成人前牙根尖与周围骨皮质的位置关系,为正畸矫治设计、筛选根吸收高危人群和预防医源性并发症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正常拾青年98人,男女各半,年龄范围17~25岁,平均年龄20.29岁。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计算反映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骨皮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及下颌平面角。建立上述测量指标的均值范围;相关分析研究下颌平面角对其影响。结果(1)建立正常[牙合]男女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的均值。(2)男性组中SN/MP与UH、UH/UW正相关,与UP负相关;女性组中SN/MP与LW负相关。结论(1)正常汉族成年人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宽度及根尖相对皮质骨位置比较稳定。(2)下颌平面角对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3.
铸造桩表面喷砂处理对牙根抗折性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铸造桩表面喷砂处理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20颗近期拔除的单根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后于釉牙骨质界冠方1.5mm截冠,随机分为2组,铸造桩核及金属全冠修复。实验组铸造桩粘固前表面喷砂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试件包埋于丙烯酸树脂块中,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测试。结果:对照组牙根折裂强度为2.773±0.357kN,实验组牙根折裂强度为3.113±0.357kN,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铸造金属桩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可以提高桩核冠修复后牙根的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54.
血管化肋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血管化游离肋骨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于我科诊治并行肋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资料,对其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0例血管化游离肋骨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仅1例出现术后咬合关系错乱。结论:对于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血管化游离肋骨瓣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二价双启动子防龋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并鉴定具有在真、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目的抗原并具备强免疫原性、针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2种主要毒力因子的DNA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载有变形链球菌gtfB基因的质粒中扩增葡聚糖结合区段(GBR)基因片断;将合成的组织纤溶酶原信号肽序列(tPA-SP)连接到GBR基因的上游;再将此基因(sGBR)定向克隆到载有sSBR基因的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CN-SSIE上,构建出pCN-SSISG;对重组质粒pCN-SSISG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结果:酶切图谱分析显示,PCR扩增的及插入到pCN-SSIE中的目的基因sGBR片断大小与预期相符;DNA序列测定结果确定:重组质粒pCN-SSISG开放性阅读框架和插入的信号肽序列均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在真核、原核宿主细胞均可表达的具有双启动子的质粒pCN-SSISG.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骀患者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的颅面特征,及两种骀位头影测量的差异。方法将39名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男21,女18,年龄7.1~12.4岁)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的17项头影测量项目分别与正常值比较并相互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1)习惯性(牙合)位时仅MP/SN,MP/FH,MP/PP和U1/SN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下颌后退对刃位时SNB,U1/SN,ANS-Me,ANS-Me/N-Me,SL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时SNA,U1/SN,L1/MP,ANS-Me/N-Me,SE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牙反(牙合)患者习惯性袷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头影测量均可能在某些方面夸大或掩饰骨性错(牙合),应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并尽可能参考不受(牙合)位变化干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7.
牙根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 ,可由于外伤、畸形中央尖、龋坏等引起的牙髓炎症及坏死 ,导致其根管感染、根尖周炎症 ,影响牙根及根尖孔的继续发育形成 ,在儿童牙科较为多见。作者比较了用氢氧化钙甘油糊剂、水糊剂充填根管 ,诱导根尖继续发育的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门诊就诊患儿 ,年龄 7~ 13岁 ,共 5 6例 6 9个患牙。其中男 32例 ,女 2 4例。上颌前牙 5 3个 ;前磨牙 16个。临床诊断 :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1.2 材料实验组 :氢氧化钙 (分析纯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加 95 0mL/L甘油调成糊剂。对照组 :氢氧化钙 (产…  相似文献   
58.
牙齿漂白及再矿化对变形链球菌在釉质表面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齿漂白及漂白后再矿化对变形链球菌在釉质表面粘附定植的影响。方法 :选用因正畸减数的前磨牙分别进行离体牙和活髓牙漂白。离体牙漂白后分别应用生理盐水、人工唾液和再矿化液处理 ,活髓牙漂白后分别给予盐水和再矿化液含漱 ,分别分离培养变形链球菌并计数。结果 :离体牙和活髓牙漂白后釉质表面粘附的变形链球菌均明显增多 ,并且变形链球菌在牙齿漂白后应用再矿化液处理 ,釉质表面的粘附能力低于对照组。结论 :漂白后变形链球菌在釉质表面的粘附能力增强 ,应用再矿化液有助于减少变形链球菌在漂白后釉质表面的粘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同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 6例下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 ,行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同期种植术。其中 2例行血管化腓骨双层折叠移植 ,另 4例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共 19颗。结果 :6例术后均一期愈合 ,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正常。结论 :下颌骨缺损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术是可行的 ,但由于同期种植的复杂性 ,要求在适应症的选择及手术操作上应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在人工气道患者管饲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病房并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158例,应用床旁胃窦超声(试验组)、胃潴留量(对照组)评估入院即刻、后续每6小时的胃蠕动功能,用于指导管饲肠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调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 d内胃肠道反应、营养支持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以显著降低喂养不耐受的程度(P=0.001),改善入院1周内前清蛋白水平的变化(41.00 g/L vs.28.00 g/L,P<0.001),降低补充性肠外营养支持的比例(41.2%vs.11.5%,P<0.001),最终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7.00 d vs.5.50 d,P<0.001)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14.00 d vs.11.00 d,P<0.001).结论 胃窦超声指标能更精准地判断胃蠕动和排空情况,有利于管饲肠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缩短因常规以胃潴留暂停肠内营养的时间,尽快达到目标喂养需求和能量供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