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由起搏器发放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器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或心肌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的技术[1],是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约1周内)可能出现如囊袋出血、感染、起搏器综合征、电极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减小心电脉冲窗范围对降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的价值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心率稳定的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和心电脉冲窗的范围分成4组:心率<70次/min,心电脉冲窗范围为61%~77% R-R间期组;心率<70次/min,心电脉冲窗范围为25%~80% R-R间期组;心率>80次/min,心电脉冲窗范围为31%~47% R-R间期组;心率>80次/min,心电脉冲窗范围为25%~80% R-R间期组。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参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个慢心率组间、两个快心率组间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4组的平均有效剂量依次分别为(7.06±2.13)、(11.34±3.65)、(6.67±1.97)和(9.92±3.15)mSv,慢心率患者和快心率患者使用较窄的心电脉冲窗时分别减少约37.74%和32.76%的辐射剂量,而两个慢心率两组间图像质量比较及两个快心率两组间图像质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运用较窄的心电脉冲窗可以明显降低心率稳定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评价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对降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201例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并分成A、B两组。A组使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慢心率(<70次/分)、中等心率(70~80次/分)和快心率(>80次/分)患者使用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分别为61%~77% R-R间期、30%~78% R-R间期和32%~49% R-R间期。B组使用常规心电脉冲窗技术,范围均为25%~80% R-R间期。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A组慢心率、中等心率和快心率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依次为(5.41±1.36)mSv、(7.82±1.80)mSv和(4.36±0.88)mSv,B组慢心率、中等心率和快心率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依次为(10.20±3.41)mSv、(8.82±2.21)mSv和(7.61±2.19)mSv,A组和B组各心率段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心率、中等心率和快心率患者使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时分别减少约46.96%、11.34%和42.71%的辐射剂量,而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能明显降低双源CTCA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外用药物疗法是其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外用维生素D3类似物和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一线用药[1].我院皮肤科于2010年4-11月应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微创导管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微创导管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19例,传统皮肤切开胸腔闭式引流2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并发症及愈后疤痕。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示良好效果;试验组置管时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愈合疤痕小。结论微创导管穿刺置入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更加简单、安全和同样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满意度提升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乙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施行常规传染病护理,对照组20例在常规传染病护理基础上按照中医体质进行辨证施护,观察时间为单次住院周期。观察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结论):对肝硬化患者施行中医体质辨证施护,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我院推广。  相似文献   
58.
食管癌放疗后穿孔是食管癌治疗中严重并发症,手术是有效的治疗途径,但风险大,病死率高。我院198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3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机体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急性传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也是引起儿童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虽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但严重的并发症也会导致死亡,因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细胞在病变的过程中发生形态学改变,形成异形淋巴细胞,其检验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作用。本文从异型淋巴细胞的产生机理、形态分类、检验报告等方面作了详尽的综述,以利于检验工作都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前预处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用药组(61例)和输血组(32例)。给予用药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同时辅助以口服琥珀酸亚铁,待贫血纠正后住院手术治疗;输血组患者未用药,直接输血后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发热及切口渗液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用药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由(78.46±10.09)g/L上升到(104.23±19.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显著低于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显著高于输血组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乏力及眩晕,输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用药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结论术前短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及口服补血药可以有效纠正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医疗费用及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节省血源以缓解用血紧张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