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461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其中部分房间隔边缘缺乏或不足176例、多孔ASD22例、房间隔瘤并发ASD21例、巨大ASD37例、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2例、合并ASD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32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合并畸形同期治疗,同时行心脏超声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ASD术前缺损直径为(26.4±12.6)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28.9±8.0)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465个,技术成功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99.6%(459/461);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者6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其他并发症65例。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ASD,近期及中期临床疗效肯定、确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Amplatzer封堵成人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指导下置人 Am-platzer封堵器评价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 全组 74例 ,年龄 1 4~ 65 (33.6±1 4 .4)岁 .按照术中超声检测的不同 ,分为 TEE组 :36例 ,在TEE和 X线透视下监测封堵 ASD;TTE组 :38例 ,在 TTE和 X线透视下监测封堵 ASD.结果 两组患者 ASD的 TTE测量值、BSD值、封堵器直径和透视时间之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TTE组手术时间 (64.4± 1 3.6) min明显短于TEE组的 (76.1± 1 6.8) min(P<0 .0 1 ) .两组植入封堵器均获成功 ,TTE组有 1例因 ASD巨大、边缘较薄较短 ,改用TEE监测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 .术后完全闭合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随访 1~ 3 mo,封堵器形态 ,位置良好 ,未对毗邻结构产生影响 .结论  TTE指导下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老年和青年冠心病有不同特点,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差别较大.我们分析了40岁以下青年冠心病和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其为临床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标准,从200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继发孔型ASD患者,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78例。外科手术组156(男51,女105)例。介入治疗组222(男86,女136)例。外科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年龄分别为22±16和24±17岁(P>0.05);ASD大小分别为16.46±5.04mm和18.87±6.06mm(P>0.05)。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中各有2例患者既往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各有1例患者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各有3例患者为多孔型。结果:全组无死亡。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9.1%和100%(P>0.05),术后残分流率分别为0.91%和0.64%(P>0.05),均为少量。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35.3%(P<0.05);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和3.2%(P<0.05),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和32.1%(P<0.01)。介入治疗组中无1例患者需要输血,外科手术组中76例患者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为547±171ml。两组治疗费用相似,分别为2456±542和2236±742元(P>0.05)存在。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4±2d和13±6d(P<0.01)。结论:和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相比较,经导管封堵ASD痛苦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值得推广应用,心脏直视手术应作为经导管封堵ASD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5.
超声心动图引导复合先天性心脏畸形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复合心脏畸形介入治疗监测中的价值。方法:4例复合心内畸形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包括1例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鲁登巴赫综合征及2例法乐三联症。超声心动图术前测量其缺损大小,周缘情况及瓣膜狭窄程度;术中经食道或经胸超声监测瓣膜狭窄球囊扩张的效果及观察封堵器封堵效果。结果:经胸超声检测的瓣膜及张前后压力阶差与心导管压力阶差密切关联。4例患者因房缺周缘较好,均未用球囊测量房缺伸展戏,在超声所测房缺最大戏基础上加3-5mm选择封堵器封堵房缺取得封堵牢固及无残余分流的良好效果。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复合心内畸形的介入治疗中对瓣膜扩张疗效的判断,缺损大小的确定,封堵器的选择及封堵效果的观察方面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心导管法和经胸小切口法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的异同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的价值。方法 心导管法ASD封堵术 111例 ,经胸小切口直接由右房置入封堵器 71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或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测缺损大小及边缘状况 ,并指导封堵。结果 心导管法和经胸小切口法封堵的缺损大小、ASD/(ASD +残留间隔 )及封堵器大小分别为 (18.7± 7.5 )mmvs (19.1± 6.1)mm (P >0 .0 5 ) ,0 .44± 0 .13vs0 .5 0± 0 .14 (P <0 .0 5 )和 (2 4.3± 8.0 )mmvs (2 6.4± 8.4)mm (P >0 .0 5 )。心导管法和经胸小切口法缺损一侧缘≤ 5mm和两侧缘之和≤ 10mm者分别为 18.0 %vs 3 2 .4% (P <0 .0 5 )和 5 .4%vs 12 .7% (P >0 .0 5 )。两种方法共封堵双孔及多孔ASD 7例 ,均于较小孔缺损边缘留有少量分流。结论 心导管法可顺利闭合中、小型ASD ,对缺损较大、边缘较短者有一定技术难度 ;经胸小切口法适应证更广 ,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年龄与未闭动脉导管 (PDA)伸展性的关系。方法  36例PDA患者 ,分儿童组 ( 2 0例 )和 >12岁组( 16例 ) ,均采用Amplatzer法治疗。测量PDA最窄直径和封堵后封堵器腰部最窄径 (PDA伸展径 ) ,PDA伸展径与PDA直径之差反映PDA的伸展性。结果  36例全部封堵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 6例 ( 16 7% )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 3天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儿童组PDA最窄直径为 ( 4 2± 1 4)mm ,明显小于 12岁以上组 ( 5 9± 2 0 )mm(P <0 0 1) ,但 2组患者的PDA伸展直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PDA伸展直径与PDA最窄直径的差值儿童组为 ( 2 2± 0 2 )mm ,明显高于 12岁以上组 ( 1 6±0 70 )mm(P <0 0 1)。结论 儿童PDA管壁的伸展性较 12岁以上患者大 ,选择封堵器时应较 12岁以上患者偏大。  相似文献   
58.
李红梅  叶季鲜  高群  代政学  张丙芳 《心脏杂志》2005,17(6):597-598,602
目的:分析国产对称双盘状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方法:21例,全部为膜部室间隔缺损,年龄3.035.0(7.6±8.4)岁。VSD左室面直径为2.212.0(6.2±4.2)mm。经6F-10F传送鞘置入国产对称双盘状封堵器,封堵后即刻行左心室造影,术后1 d、1、6及12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结果:封堵器植入成功20例,植入技术成功率95%。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示4例(20%)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16例(80%)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2448 h超声心动图示分流完全消失19(95%)、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5%)。1例封堵术后3 d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过410 d内科保守治疗治愈。1月超声心动图所有病例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9.
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综述了心肌细胞凋亡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