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治疗老视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老视视疲劳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患者,分别在就诊时、用药后2、4周进行视疲劳症状问卷调查,检查调节幅度(AMP),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在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前、治疗后2、4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未发现全身和眼部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安全、快速、有效缓解老视眼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82.
目的 评估蛋白尿阴性的成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并探究影响eGFR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T1DM患者,收集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血糖、血脂、肌酐、C肽等指标,计算eGFR,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蛋白尿阴性的成人T1DM患者eGFR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89例T1DM患者,10例蛋白尿阳性,79例蛋白尿阴性,蛋白尿阴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9.03±13.20岁,平均病程为9.89±9.21年,平均HbA1c为7.44%±1.32%,平均eGFR为111.61±13.43ml/(min·1.73m2),其中eGFR 60~90ml/(min·1.73m2)者5例(6.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TC、2hCP均与eGFR相关,而HbA1c与蛋白尿阴性患者eGFR水平无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是eGF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蛋白尿阴性的中国成人T1DM中eGFR下降不罕见,对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者,即使尿蛋白阴性仍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483.
目的 探讨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多发伤抢救及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120急救分站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34例接回医院抢救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108例,死亡(放弃治疗病例计入死亡病例)26例,死亡率高达19.40%.结论 多发伤往往病情复杂,致残致死率高,快速、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置,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4.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0年广州市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报告44例乙脑确诊病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44例病例发生在除南沙区和萝岗区外的10个县。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68.18%,其次是5月。81.82%的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79.55%的病例无免疫史。结论广州市自2004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脑发病率处于低水平,控制效果显著。今后仍需提高流动儿童和农村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485.
目的 对比研究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A组)与痔切闭术(B组)在重度痔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77例重度痔病患者(其中40例行痔上粘膜环切术,37例行痔切闭术)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对术中术后多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是19.54min和13.01min,术后24h疼痛平均评分分别是4.14和5.52,平均随访期为7月(3~15个月),术后1月内患者排便不适感B组略多于A组,两组均无大便失禁、复发、肛门狭窄发生。结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和痔切闭术手术方式简单有效、安全快捷、近期效果相近,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86.
目的:评价经腹旋转法脐静脉穿刺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腹旋转法脐静脉穿刺抽取脐血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并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56例脐静脉穿刺中,第一次抽不出脐静脉血、通过顺时钟旋转180°,再抽取脐静脉血成功的有20例;出现胎儿心动过缓2例,脐带出血9例。结论:经腹旋转法脐静脉穿刺术是一项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87.
上颌骨含牙囊肿40例临床及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8/2006年收治有完整临床资料、并行螺旋CT扫描的上颌骨含牙囊肿患者4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0~77岁,平均34.7岁。除10岁以下和80岁以上年龄段外,各年龄段均见发生。病程2周~6 a。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均因面颊部肿胀来诊。6例合并感染,有前牙区肿痛。4例有鼻塞症状。40例均为单发病灶,左侧16例,右侧15例,累及两侧9例。前牙区26例,磨牙区4例,前牙和前磨牙区6例,2例同时累及前牙、前磨牙及磨牙区,2例同时累及乳前牙和乳磨牙区。1.2方法采用GE H ispeed CT/i螺旋CT机。扫描方法:常规行上颌骨横断面扫描,层厚3 mm,所得图像均行M PR及曲面重建。6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76%碘海醇注射液。2结果所有病变均为单房型,其中类圆形无分叶22例,有分叶16例,不规则形2例。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上颌骨内囊状密度减低区,34例囊肿内密度均匀,CT值6~36 Hu;6例囊肿合并感染,囊内密度欠均匀,并可见囊壁增厚,增强扫描轻度环形强化。所有病灶边缘均光整,见薄壳状环形硬化。囊肿内均未见钙化。40例病灶内均含有未萌恒牙,38例...  相似文献   
488.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RPE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头颅MRI检查显示病变累及双侧枕叶4例,双侧顶叶及双侧基底节对称性受累各2例,2例单侧顶叶受累,1例伴胼胝体压部受累,1例左侧小脑受累.MRI信号呈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FLAIR序列病灶信号明显增高,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5例弥散加权成像随着b值的加大(0,500,1000 s/mm2),病灶高信号逐渐减低,ADC信号略增高.CT扫描病灶呈低密度影.结论 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正确诊断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489.
翁小琳  李晓兵  许建铭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60-1363
目的:探讨手动移床磁共振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 FLASH),对23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磁共振下肢血管成像。使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使用头线圈及体表面线圈进行扫描,手动移床三段采集双下肢动脉血管图像,重组方法为MIP及MPR。结果:23例患者均获成功,其中16例经DSA证实,3D CE MRA图像直观、完整地显示腹、盆腔和下肢动脉结构和血管病变部位及范围。结论:手动移床磁共振下肢血管成像能较好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快速、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管疾病的检出,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490.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妊娠的产妇2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分娩未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产妇44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妊娠间隔时间,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妊娠间隔时间为5~27个月,其中术后5个月妊娠者1例,6~12个月妊娠者5例,1~2年妊娠者13例,2年后妊娠者3例.两组产妇的孕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3,P>0.05);两组在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0.54、0.66、0.86,均P>0.05);两组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0.57、0.54,均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未影响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但宫颈环形电切术后>12个月妊娠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