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421.
目的:按照FIGO2009分期标准,分析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征象及其病理基础,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采用双盲法,描述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将MRI术前分期及判断肌层和宫颈浸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Ⅰa 26例,Ⅰb 8例,Ⅱ期9例。Ⅰ期MRI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腔内局限型或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呈中等强化、T2WI低信号结合带中断及肌层侵犯等,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呈腺样乳突状结构,突破粘膜层,向肌壁间浸润性生长。Ⅱ期以宫颈内出现与宫体肿瘤相连续的异常信号影及宫颈纤维间质破坏为特征。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诊断准确性为86%,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91%、8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2.
目的 比较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以及Itoh评分法、改良5分法对大小不同的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269例患者共377个病灶(良性278个,恶性99个)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获得弹性成像图像后,以Itoh评分法、改良5分法分别对病灶进行评分;测量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以3.08为界点判断病灶良恶性.以病灶最大径线分为3组,≤1 cm组,>1~2 cm组,>2 cm组,构建受试者应用曲线,比较3种UE方法对不同大小乳腺肿物的诊断行为.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 构建ROC曲线并进行比较得出:≤1 cm组3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相似(P≥0.05);1~2 cm组及>2 cm组比值法与改良5分法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相似(P≥0.05),优于Itoh 5分法(P<0.05).结论 弹性应变率比值测量方法是一更为客观的UE诊断方法,对较大病灶的诊断优势更为突出,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颌面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颌面骨肿瘤,其中造釉细胞瘤14例,骨血管瘤8例,骨肉瘤3例,骨化性纤维瘤3例,纤维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粘液瘤1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扫描层厚2 mm,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 33例颌骨肿瘤,二维横断位图像能提供病灶详细的病理影像学特征,而在显示病变骨的形态学改变和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良性病变在CT上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及邻近软组织肿物.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明确颌骨肿瘤范围、骨质改变,对疾病的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二维CT、MPR、VRT及CPR在显示颌骨肿瘤上各有特点,联合应用对临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4.
颅内脑膜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膜瘤^2H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常规磁共振检查及肿瘤部位二维相位编码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two dimensional phase encoding of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2D ^1HMRS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2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2D ^1HMRSI进行对比研究。病例组及对照组检查包括SE序列.平扫横断T2WI、T1WI冠、矢状位行T1WI,所有病例均作了Gd-DTPAT,WI横、冠、矢状位增强扫描。结果 8例脑膜瘤在T1WI表现为中低信号影,3例为混杂信号影,T1WI7例呈中高信号,4例为混合信号影,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强化,9例可见“脑膜尾征”,瘤周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1HMRSI肿瘤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Cho.未见明显NAA分布,波谱分析中Cho峰升高,Pcr峰降低,Cho/Pcr值升高,未见NAA峰。其中两例出现Lac峰。结论 脑膜瘤的^HMRS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HMRS可成为脑膜瘤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