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目的:探讨牛蒡子复方制剂(阿克亭)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及牛蒡子复方制剂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4只,每组又随机分为再灌注1,24h2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7只进行观察。②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模型均缺血30min,随机使其中的7只再灌注1h,另外7只再灌注24h。神经节苷脂组在缺血即刻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购自TRBPharmaS.A,2mL/支,生产批号20037)30mg/kg,牛蒡子复方制剂(牛蒡子生药,3g/mL,生产批号20050618,由乌苏里江制药责任有限公司提供)大、中、小剂量组在缺血即刻分别腹腔注射牛蒡子复方制剂100,50,10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③于大鼠缺血30min再灌注1,24h进行神经病学评分(0分: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活动正常者;1分:不能伸展对侧前爪者;2分:爬行时出现向左转圈者;3分:行走时身体向偏瘫侧倾倒者;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者)。④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⑤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方法观察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⑥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为84只。①神经病学评分:神经节苷脂组和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t=-2.951~-5.477,P<0.05),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与神经节苷脂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病理形态改变:模型组再灌注1h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核浆分界不清,细胞水肿;模型组再灌注24h病灶中心区神经细胞脱失范围增大,梗死血管周围出现大片空泡区。神经节苷脂组及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坏死区缩小,神经元受损减轻。③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再灌注1和24h明显多于假手术组(t=23.221,25.025,P<0.01),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再灌注24h时明显多于再灌注1h(t=2.298~4.322,P<0.05);神经节苷脂组、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再灌注1和24h明显少于模型组(t=-6.823~-15.917,P<0.01);牛蒡子复方制剂小剂量组明显多于神经节苷脂组和牛蒡子复方制剂大、中剂量组(t=6.080,6.336,P<0.01)。结论:Caspase-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活性显著增高;神经节苷脂及牛蒡子复方制剂均能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抑制Caspase-3的激活,提示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区Caspase-3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牛蒡子复方制剂大中剂量抑制Caspase-3激活的作用强于小剂量,与神经节苷脂作用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02.
目的:优化去氢骆驼蓬碱固体脂质纳米粒(HM-SLN)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优选条件下制得的HM-SLN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去氢骆驼蓬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21nm,包封率为(88.11±0.585)%,载药量为(2.03±0.005)%。结论:本优化工艺制备HM-SLN包封率较高,稳定性好,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403.
目的:探讨后前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下颈椎伤病的临床疗效,对该方法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评价及讨论。方法对8例严重下颈椎伤病患者均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后路术式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交锁关节突解除和/或侧块钢板内固定;前路术式为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患者ASIA分级除A级者外,其余均提高1~2级;脱位者全部复位,植骨在3~4个月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前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伤病,能及时解除关节突交锁,复位及固定可靠,并能彻底解除脊髓压迫,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04.
内毒素血症对血浆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时,对大鼠血浆内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失血性休克加内毒素血症建立MODS双重打击模型,磷酸苯二钠法(比色法)测定血浆内碱性磷酸酶(AK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内毒素血症引发的MODS早期血浆内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增多(P〈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碱性磷酸酶增高具有显著性。结论MODS早期血浆内大量释放出碱性磷酸酶,其去磷酸化作用可能降低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从而成为MODS进程中缓解细胞炎性反应,减轻各脏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05.
背景:在纳米粒研究过程中,包封率是纳米粒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目的:建立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苯达唑的含量,反相透析法分离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测定阿苯达唑的包封率.考察药物加样回收率、透析平衡时间和透析体积比.结果与结论:反相透析法能将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有效分离,药物加样回收率是(99.59±0.36)%,透析法平衡时间为9 h,透析体积比为1∶15,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包封率为(51.73±0.18)%.提示反透析法便捷、准确,适用于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406.
目的:研究罗勒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功能。方法:通过测定正常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研究罗勒提取物对正常小鼠体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罗勒提取物可显著增强正常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罗勒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体内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407.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田蓟苷的浓度,研究田蓟苷和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香青兰总黄酮中田蓟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值按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回肠顺序依次分别为5.7651×10-2,4.4081×10-2,4.3873×10-2,3.9899×10-2;田蓟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值按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6.7897×10-2,6.3018×10-2,5.8011×10-2,5.6765×10-2。结论:田蓟苷单体与香青兰总黄酮中田蓟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征相一致,二者在大鼠小肠段不同部位的吸收均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08.
天山雪莲提取物主要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山雪莲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和芦丁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单向灌流实验技术,利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和芦丁的量,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及吸收部位对绿原酸和芦丁吸收的影响。结果:药物质量浓度对绿原酸和芦丁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影响;绿原酸和芦丁在小肠各段间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结肠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一定范围的药物浓度对绿原酸和芦丁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409.
目的:通过观察田蓟苷对TNF-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药效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采用SABC-Cy3荧光免疫组化技术鉴定其纯度;以TNF-α刺激VSMC建立细胞增殖和迁移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免疫酶组化法检测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2.5~10μg/ml田蓟苷可不同程度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迁移以及细胞内PCNA的表达,且呈现一定剂量依赖关系的趋势。结论:田蓟苷通过抑制TNF-α对VSMC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10.
目的:研究田蓟苷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并考察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田蓟苷的HPLC方法,考察大鼠经灌胃和静脉途径给予田蓟苷单体及田蓟苷微乳后田蓟苷的药动学过程,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田蓟苷在0.027~43.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田蓟苷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当灌胃剂量由25 mg·kg-1增至50 mg·kg-1时,t1/2β显著降低,而K、AUC(0-t)Cmax显著增加;大鼠灌胃25 mg·kg-1和50 mg·kg-1田蓟苷微乳后田蓟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4%和3.2%,相对于等剂量田蓟苷单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47.2%和168.2%。结论:微乳给药系统作为田蓟苷的载体显著增加了田蓟苷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