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9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22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目的观察地震伤员下肢假肢装配前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安装假肢前后对地震伤员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残端处理(按摩和拍打、残肢塑型)、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站立与步行训练等)、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结果42例残肢中,残端有溃疡或窦道、残肢肿胀、髋膝关节屈曲挛缩、残肢痛分别占74%、72%、41%和5%,残肢肌力明显减退。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残肢无肿胀、溃疡或窦道完全愈合,残肢形状、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明显改善,已达到假肢装配条件,均装配假肢,并获得良好的功能。假肢行走功能结局,良好:20例(51%);一般:17例(44%);较差:2例(5%)。 结论地震后截肢不良残肢发生率高,安装假肢前后对地震伤员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确保假肢装配成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02.
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控制的步速跟随智能膝上假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跟随健康腿步速控制的新型智能膝上假肢(Intelligent above knee prosthesis,IAKP)的控制机制及其实现方法. 方法:首先对国内外IAKP的研究现状及控制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健康腿信号控制假肢步态的方法,设计了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控制器的微电脑膝关节系统及相应的实验装置. 结果:步态跟随IAKP的控制可通过基于CMAC的PD监督控制实现步速跟随,并配合基于规则的专家控制来识别行走模式.这种控制方法具有动态记忆和快速随动控制能力,可实现假肢对健康腿步速的实时跟踪. 结论:基于CMAC控制的IAKP可对健康腿步态进行快速识别与跟踪,为进一步研制健康腿步态跟随控制新型IAKP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03.
背景:如何实现穿戴者的舒适性、运动的灵活性一直是假肢膝关节研究的焦点。 目的:分析膝关节运动过程的瞬心规律,构造合适的评价函数,使其更好地满足穿戴者舒适与自然的要求,进而得到假肢膝关节结构参数。 方法:选取假肢膝关节四连杆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机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三心定理,推导出连杆瞬心轨迹。考虑穿戴者运动的舒适性,建立了打分系统模型作为评价函数。进一步考虑假肢运动的自然性,以膝盖弯曲过程中实际瞬心与理想瞬心总偏差最小,以及上述的评价函数最大值作为双重优化目标,以假肢膝关节机构仿生学约束、双摇杆机构尺寸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 结果与结论:运用主要目标法,并通过MATLAB编程得到了优化后的假肢膝关节机构的参数。所设计的四杆机构较好地协调了假肢穿戴者的舒适性与运动的自然性。   相似文献   
404.
背景:传统的下肢假肢行走状态改变时膝关节阻尼不能随之改变,假肢跟随性差,变化范围小。 目的: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智能下肢假肢控制方法,实现假肢侧对健肢侧的实时跟踪和步速跟随。 方法:智能下肢假肢采用带固定式气缸阻尼器的四连杆机构,采用有限状态机的控制方法,感知当前的步态事件,触发步态状态的转变,调整对应的步态模式,得到步态规划的输出动作。 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智能下肢假肢能够进行步速识别和步态识别,控制器输出不同的控制策略,控制步进电机调整膝关节阻尼的大小,假肢侧能够对健肢侧进行实时跟踪和步速跟随。  相似文献   
405.
目的 观察麻风假肢使用者残肢溃疡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残肢缩短和增生骨组织切除手术治疗残肢溃疡73例.结果 术后残肢创面Ⅰ期愈合,随访3~12年,70例患者残肢未见新发和复发溃疡;3例残肢新发溃疡,经清创、休息、制动、维修假肢及更换内层垫,溃疡愈合未复发.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残肢局部骨组织改变残端压力的分布,术后教患者掌握日常防护知识并坚持自我护理,可避免残肢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6.
目的:为了克服手工制作假肢接受腔的缺点,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用于加工假肢接受腔,提高接受腔的质量和加工效率,减少对操作者知识和经验的要求。方法:基于先进制造平台建立假肢接受腔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进行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先进制造平台的主要部件包括工控机,运动控制卡,松下全数字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丝杠导轨,铣刀主轴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限位开关及接近开关。软件主要包括参数设置、测试机器及开始加工 3 个功能模块。通过设置不同的指令脉冲输入和驱动器参数,调试出不同的电机转速。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电机不仅有着自我保护的最高转速限制,而且即使在极低速运转的情况下,电机的运转现象仍然非常平稳,不会出现振动现象,更符合假肢接受腔的加工特点,可以加工出满足残疾人需要的高质量假肢接受腔。结论:基于先进制造平台的假肢接受腔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可以克服手工制作的缺点,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可以把优秀假肢制作师长期积累的经验编入计算机设计程序,减少对操作者知识和经验的要求,提高假肢接受腔一次制作成功率,降低接受腔的质量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依靠手工设计、测量、取型、修型等落后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07.
智能下肢假肢、生物信息源控制的上肢假肢、有机硅人体仿生材料等假肢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促进了假肢矫形器临床应用的新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应围绕伤员康复目标应用假肢矫形器。应用临时假肢装配技术、全接触接受腔技术可有效促进伤员康复。安装矫形器既要遵循生物力学原则,又要从医学角度注意可能发生的问题。科学的功能评价是应用假肢矫形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8.
目的:电动下肢假肢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和耦合性,针对假肢在不同地形间行走时存在的外部扰动问题,本文提出了积分滑模控制策略。方法:采集人体下肢在平地、上/下斜坡及上/下楼梯五种路况下的运动信息,根据足底压力信息将不同路况的一个完整步态周期划分为支撑期及摆动期两个模态,并分别进行人体下肢运动学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假肢支撑期与摆动期的动力学模型;在五种运动模式下,设计积分滑模控制器对假肢进行控制,并进行联合仿真验证。结果:膝踝假肢轨迹跟踪收敛速度加快,误差降低。结论:积分滑模控制器对于外部扰动具有明显的补偿作用,提高了假肢在多路况行走时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09.
背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小腿假肢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制作而成,其强度高、质量轻,使假肢功能更完善,尤其是残疾竞技运动员发挥运动能力的理想截肢替代物。 目的:通过探讨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小腿假肢在竞技运动小腿假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小腿假肢的应用特点,为设计运动员假肢提供有益借鉴。 方法: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储能假肢、小腿假肢、残疾运动员”为中文关键词,以“CFRP,Energy-storing Prosthesis,Between-knee(Transtibial)prosthesis,Disable athlete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维普数据库中1985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相关文章。纳入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储能小腿假肢应用相关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目前的研究重点包括穿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储能小腿假肢运动员的步态分析、能量消耗和应力分析3个方面。目前的研究表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储能小腿假肢确实比传统假肢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与正常肢体相比,差别明显。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运动员的自身和项目特点设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储能小腿假肢仍存在很多研究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10.
背景:目前主要采用强度高,质量轻的高分子材料来制造假肢零部件,其中热塑性塑料板材、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温热塑材料采用最广泛。 目的:分析假肢常用高分子材料与人体皮肤的摩擦学及生物学相容性。 方法:由作者检索1990/2008万方数据库有关假肢的常用材料及其与皮肤摩擦学和生物学相容性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聚乙烯、聚丙烯以及改性聚酯等热塑板材,低温热板材料,硅橡胶,钛合金等均与人体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与人体皮肤摩擦学方面各有优缺点,今后应以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为基础,不断改进假体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更进一步探讨假体材料在人体内生理环境下的摩擦行为,找到更为确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进行体外实验,以便更好的设计假体模型,达到仿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