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20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示范区内不同目标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示范区内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示范区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对内2 751名常住居民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受访者99.1%认为了解结核病知识非常重要,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分别为广播、电视占52...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对腰椎融合手术后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准备接受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为2组:布洛芬加阿片类药物组(芬必得组)和塞来昔布加阿片类药物组(塞来昔布组)。塞来昔布组患者术前8 h口服塞来昔布片200 mg,术后1~5 d每12 h口服200 mg;芬必得组术前8 h服用维生素C 100 mg,术后6 h服用芬必得900 mg,之后1~5 d每12 h服用900 mg。两组均在术后第1天采用PCA装置给予芬太尼镇痛以及术后2~5 d改为口服奇曼丁镇痛。术后两组病人均应用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于术后4、8、12、16、24、36、72、96 h行VAS评分评估手术后镇痛效果,并记录PCA药物用量。结果在术后8 h以内及手术后96 h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72 h,芬必得组VAS评分较塞来昔布组更低(P〈0.05)。术后1~8 h芬太尼用量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 h芬必得组芬太尼用量较小(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口服奇曼丁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5 d芬必得组奇曼丁用量更小(P〈0.05)。术后1~5 d两组恶心、呕吐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融合手术后短期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辅助镇痛,镇痛疗效优于塞来昔布,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胃肠道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PFA)治疗髌股关节炎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05年5月~2008年5月,采用PFA治疗22例髌股关节炎,男4例,女18例;年龄51~59岁,平均55岁.按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等级分级,Ⅲ级8例,Ⅳ级14例.手术采用膝正中切口,注意股骨假体放置在轻度外旋位,重建髌骨原始厚度,充分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4~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膝前疼痛明显好转,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上下楼梯自如.HSS评分优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2%.结论 PFA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采取积极的康复训练会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4.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给乌司他丁2万U/k(g麻醉诱导后CPB前静脉推注一半,另一半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m(inT2),CPB结束后1(hT3)、24(hT4)、36(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麻醉诱导前(T1),CPB结束后1(hT3)、24(hT4)和36(hT5)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术后1h、12h、36h常规拍胸片,以胸片中有明显斑片状阴影、肺不张为阳性,对比观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a、IL-10进行性增高。TNF-a于CPB结束后1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试验组增高更显著(P<0.05)。③对照组T3、T4、T5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及RI低(P<0.01)。④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斑片状阴影2例,没有肺不张发生;对照组:明显斑片状阴影4例,肺不张1例。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与对照组SAS、BDI评分比较显著降低[分别为(32.51±8.74)分比(41.84±8.03)分;(13.5±7.24)分比(21.5±5.2)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BDI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2.51±8.74)分比(47.43±8.16)分;(13.5±7.24)分比(28.75±5.32)分](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各分量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表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及磷酯酶A2(PLA2)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3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在体外循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T3)、手术结束(T4)和术后6 h(T5)各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磷脂酶A2;在T1、T3、T4、T5对比观察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结果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B开始后,两组的PLA2进行性增高,手术结束时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肺保护组T2、T3、T4、T5分别为(68.4±15.2)mg/ml、(86.9±25.6)mg/ml、(132.6±37.2)mg/ml、(96.53±6.1)mg/ml;对照组分别为(88.5±13.3)mg/ml、(107.3±25.6)mg/ml、(157.6±35.7)mg/ml、(113.6±39.5)mg/ml].肺保护组T3、T4、T5氧合指数分别为368±41、338±35、325±65,高于对照组(327±31、309±29、299±63);肺保护组T3、T4、T5肺静态顺应性分别为(28.3±2.9)ml/cm H2O、(25.1±2.8)ml/cm H2O、(22.5±3.8)ml/cm H2O,高于对照组[(25.1±3.2)ml/cm H2O、(21.6±2.4)ml/cm H2O、(19.3±4.2)ml/cm H2O].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磷酯酶A2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AI模型对鼻骨区骨折的检出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1000例无骨折患者和1080例有骨折患者的鼻骨CT图像。以2位具有15年以上鼻骨区骨折诊断经验的高年资医师一致认定的有或无骨折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使用三维特征2.5D金字塔网络(FPN)深度学习算法建立AI模型并完成鼻骨区骨折定位的训练和测试。采用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评估AI模型、人工独立检出(2位低年资A、B和1位高年资医师C)以及AI辅助人工检出三种方式对鼻骨区骨折的检出效能。结果:AI模型检出骨折的敏感度为86.64%,特异度为41.99%,符合率为68.71%。AI辅助低年资医师A和B检出骨折的敏感度和符合率较人工独立检出分别提高了24.35%、23.54%和17.81%、1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辅助高年资医师对骨折的检出效能与人工独立检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提高低年资医师对鼻骨区骨折的诊断效能,缩小与高年资医师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8.
49.
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LR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它能够通过识别病毒核酸如5’-三磷酸化的ssRNA和与长度相关的dsRNA,激活IPS-1、MITA等一系列信号分子,通过NF-kB和IRF-3/7两条通路引起I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病毒效应。机体可通过多种调控因子对RLRs信号通路进行精细调控。RLRs信号通路对于理解机体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0.
抗抑郁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冰清  邵欣欣  付晓凡  周梦婕  陈聪 《中草药》2021,52(11):3344-3352
目的解析中药复方中抗抑郁中药的宏观属性(四气、五味、归经等)分布规律及中药与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复方抗抑郁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1018篇文献,整理出163首复方,涉及262味中药,8种现代药理作用机制;通过频数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起到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多为苦、辛,温、寒,归肝、脾、心经的中药,且不同时代的用药规律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明代以前以"肺脾二经"为主,明代后期至现代以"肝脾二经"为主的用药规律。结论具备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属性及作用机制具备一定的分布规律,抑郁症可从肝脾论治,且与脑肠轴相关机制关系密切。这为新的抗抑郁药物及其成分的活性筛选以及抗抑郁药物的实验研究提供数据以及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