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对清代温补大家郑寿全血证诊治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郑氏认为:“失血之人,正气实者少”,“阴邪上逆,十居八九”,绝不可不究出血之因,不辨血证之性,简单泻火凉血。郑氏将血证分为邪阻、阳虚、阴虚3大类,邪阻者以外感症状有无为辨识要点,阴阳虚损者以神色形态之有神无神为辨识要点。郑氏治血之要,在明辨上中下三焦基础上,调理气血阴阳升降,而非简单盲目运用直接止血方药。  相似文献   
4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出血性疾患。笔者通过理论探讨及临床实践,认为肺脏功能失司是其发病过程中重要病理环节之一,临证运用“清肺热、化瘀滞,健肺脾、调升降”为治则治法,疗效显著,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研究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光明中医》2009,24(3):518-5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临床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属中医血证之中的"紫斑"、"发斑"、"衄血"、"肌衄"、"葡萄疫"等范畴.  相似文献   
44.
从理论上探讨了肝脾在血证中止血的协同作用。中医学认为,血证的发生主要与肝脾有关,故血证的治疗常以调肝止血和健脾益气为主。临证中,众多医家常以补脾土、清肝火、肝脾同调来治疗血证,常获显效。  相似文献   
45.
王好朗 《光明中医》2010,25(9):1645-1646
目的探讨丹芪右归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慢性再障")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自拟丹芪右归汤,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对照组31例,采用司坦唑醇片6~8mg/d或十一酸睾酮丸(安雄)80~120mg/d,分2~3次口服;硝酸一叶萩碱注射液8~16mg,肌注,每日1次;盐酸左旋咪唑片50m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为30天1个疗程,间隔5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用药6个疗程。结果丹芪右归汤组基本治愈13例,缓解10例,明显进步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基本治愈9例,缓解7例,明显进步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丹芪右归汤对慢性再障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6.
就温病营血证与络病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络脉是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络脉病变是温病营血证的病理基础,“通”络的治则贯穿于温病营血证的治疗中,营血证即是温病后期极期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脏腑阴终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物质基础是络脉及络脉的病变。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段伯岩 《中医杂志》1990,31(4):15-16
蓄水小便不利,蓄血小便自利。自仲师发千古之先声,历代医家众口一词,似成定论。余临证有年,向遇斯疾。以仲师之律条证诸临床,不无龃龉。近来重温《伤寒论》之蓄水、蓄血篇,遍索历代伤寒注家之说,个中不乏含混。爰本学术争鸣之旨,就蓄水、蓄血诸证略抒己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