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选择100例AIS患者,分为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两组均予控制颅压、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常规降脂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强化降脂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连用14 d。结果:降脂后14 d强化降脂组和普通降脂组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强化降脂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能降低AIS患者血脂,对AIS有确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登青  肖颖秀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59-1560
目的 探讨血糖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及其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意义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脑血管病时的血糖资料,并与临床进行对比。结果 196例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梗死病例107例,脑出血89例。血糖升高在脑梗死病例中占42%,在脑出血病例中占45%;按部位丘脑内囊组与基底节外囊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患者意识状态和24h内死亡率在不同血糖浓度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性质无关,与病变部位、范围、病情程度有关,并且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HAM/TSP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及外周血Fas、肿瘤坏死引子α(TNF-α)和Bcl-2蛋白在HAM/T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电泳检测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ELISA检测8例HAM/TS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Fas、sFasL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TNF-α和Bcl-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OIN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3.63%±0.48%,与健康对照组(1.63%±0.57%)比较显著增高(P<0.05).(2)患者血清sFas表达水平为(1.08±0.26)ng/ml,与OIND组[(0.29±0.05)ng/ml]及健康对照组[(0.18±0.07)ng/ml]比较显著增高(P<0.05);血清sFasL表达水平[(0.26±0.11)ng/ml]高于OIND组[(0.22±0.04)ng/ml]及健康对照组[(0.21±0.05)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07)ng/ml和(0.24±0.08)ng/ml,显著高于OIND组[(0.11±0.06)ng/ml、(0.01±0.01)ng/ml,P<0.05].(3)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180.15±105.23和60.28±25.21,与OIND组(分别为41.50±21.72、20.18±3.08)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7.02±17.26、17.60±1.50)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23.50±8.44)较OIND组(34.84±9.63)显著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27.39±8.78)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sFas、sFasL、Fas、TNF-α和Bcl-2可能在HAM/TS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白细胞(WBC)异常增加对精液质量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共收集52份WBC异常增高精液标本和50份WBC正常精液标本,彩色精子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精液常规,以鲁米诺为探针,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精子活性氧(ROS)水平。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精液中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水平。结果 WBC异常组和WBC正常组的精液常规参数中总活力、前向运动力和正常精子比率与WBC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03);精子运动参数中曲线速度(VCL)(P=0.023)、直线速度(VSL)(P=0.010)、平均路径速度(VAP)(P=0.011)、摆动性(WO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形态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WBC异常组较WBC正常组精液标本中ROS、MDA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OD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异常增高可引起精子质量下降,其机制可能与WBC增加释放过多的活性氧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 (Fg)的关系。 方法 对 4 8例TIA患者测定血浆D 二聚体和Fg水平 ,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 ;并与 2 5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 TI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D 二聚体、Fg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D 二聚体与Fg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 ;TIA伴有梗死灶者D 二聚体和Fg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灶者 (P <0 0 5 )。结论 TIA与D 二聚体及Fg水平关系密切 ,这可能与其凝血功能增强并高发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内皮损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临床进展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CAI)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46例进展为m-MCAI.在患者入院时,以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MMP-9和hsCRP,并结合患者NIHSS评分及早期头颅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时,m-MCAI患者血浆MMP-9(242.0±58.0)ng/ml明显高于非m-MCAI患者(169.0±50.0)ng/ml(P〈0.01),m-MCA患音血浆hsCRP(6.25±1.2)mg/ml明显高于非m-MCAI患者(1.55±0.9)mg/ml(P〈0.01).结论 早期头颅CT检查结果及血浆MMP-9、hsCRP水平增高对预测m-MCAI进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短期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 且应用常规剂量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为观察对象, 共179例, 男124例、女55例, 平均年龄65.6岁, 评估患者rt-PA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 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120例), 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59例)。通过单因素分析, 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各指标对AIS患者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预后良好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CysC、血小板计数、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9、Z=-2.455、t=-2.172、Z=-6.366, 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ysC、溶...  相似文献   
48.
肖颖秀  郑璇 《医学综述》2002,8(6):362-363
1 HTLV 1的发现 ,命名和分型1980年 ,美国Poiesz等[1 ] 和日本的Miyoshi等[2 ] 先后发现人类第一个C型逆转录病毒HTLV。二者抗原性相同 ,经证明为同一类病毒 ,后国际上统一命名为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T lymphotropicvirus,HTLV 1)。HTLV 1根据env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可分为A、B、C 3个亚型 ,A亚型存在于所有流行区 ,B亚型集中在中非 ,C亚型集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大量研究显示 ,HTLV 1比较稳定 ,其DNA序列重要决定于地理分布 ,而与宿主 ,环境无关。2 …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起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平均起病年龄(24.3±12.7)岁,均有前驱感染史诱因。临床表现多样,很大程度取决于多发病灶的范围和部位,包括意识障碍或行为异常、头痛、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复视、视力下降、高热。MRI均表现为颅内多发、斑片状病灶,T1加权低信号,1、2加权高信号,病灶无强化。经激素治疗,总体预后较好。其中2例为复发。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急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及时确诊、尽早应用激素等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ADEM优于单用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