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明确诊断要点。方法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从19~73不等,平均年龄40.3岁。全部行MRI检查,其中增强4例;8例行MRA检查,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和MR片。结果8例PACNS中,8例位于幕上,以额叶及顶叶多见,其中3例为双侧多发;幕下4例位于脑干及脊髓。影像学上,多数病灶边界模糊,与相应血管分布区一致,累及灰质和自质,但以白质为主,可有水肿,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增强,呈斑片样或脑回样,甚至呈结节样,类似肿瘤。血管成像可以发现血管炎的征象。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MRI具有一定价值,MRA及DSA对诊断帮助较大,确诊需要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 ,各40例。同时无抑郁状态组50例。实验组用百忧解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HAMD、BI、SSS量表评分。结果 :百忧解组HAMD评分改善 ,ADL、S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百忧解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闭锁综合征是指一种特殊意识障碍,又称失传出状态。国内外屡有报道,大多与基底动脉病变有关。由脑炎所致的闭锁综合征在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近来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Xi岁。因发热,头晕10天,复视,进食困难,不省人事7天人院。患者于人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感畏寒发热(体温38t),头晕,头痛;2天后左侧肢体乏力;第3天起出现视物重影,饮水呛咳,咳痰,随即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转来我院。人院查体:T38℃,神志呈中度昏迷。双瞳孔及眼底正常,双眼球处于正中水平位,咽反射减弱,伸舌不能。颈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L-10与IL-18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髓炎(EAE)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应用豚鼠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以豚鼠髓鞘碱性蛋白(MBP)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免疫Wistar大鼠,在第11、18、25d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0与IL-18水平。结果EAE组的IL-10水平在疾病缓解期升高,IL-18的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升高,在缓解期有所下降,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L-10与IL-18在EA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γ-干扰素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的γ-干扰素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8例结核性脑膜炎、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及3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的γ-干扰素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γ-干扰素含量为(327.3±86.8)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38.6±14.3)ng/L](P<0.01),且重叠性很小;而两组血清含量很低并相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γ-干扰素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7.8%、98.5%。结论检测脑脊液γ-干扰素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有较大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5、7、14天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5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均P<0.05),而第14天的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第3、5天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急性脑梗死后预防感染的重点时期是发病后2周内。  相似文献   
7.
巫顺秀  陈小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32-3335
缺血性脑卒中(CVD),占所有脑卒中的87%.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房颤等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因素被发现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微白蛋白尿是其中的一个.临床研究显示,微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都有密切的联系[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从中选出性别、年龄相匹配,发病2周内复查头部CT或MRI的患者60例,分为HT组30例,非HT组30例。列入18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高血压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对以上因素行χ2或t检验。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构成比在HT组和非HT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及高胆固醇血症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HT的发生是多因素及多机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中风眼球反病灶侧偏视这一体征发生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了12 0例伴有眼球同向偏视的急性幕上脑中风病例 ,对其中表现为反病灶侧偏视的 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出血或梗死病灶。入院时均有眼球向病灶侧同向偏视的体征。当病情加重 ,出现脑干功能受累诸临床征象时 ,偏视指向病灶半球的对侧。 5例死于枕大孔疝 ,3例由于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好转出院。结论 大脑半球卒中病情恶化是由于继发中心性脑疝形成。眼球反病灶侧偏视是其相关体征。脑干功能受累是产生该眼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用 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 ,其中 48例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 48例除常规治疗外 ,加用LMWHs 0 4mlScbid× 10天为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BPC、PT、APTT、TT、Fg、D D。同时观察治疗效果和出血情况。 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 10天 ,2 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用药后Fg降低 ,PT延长 ,D D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或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后的BPC、TT、APTT变化不明显 ;治疗组有 5例出现皮下淤斑。 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给予LMWHs有一定的抗凝及溶栓作用 ,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