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83篇
  免费   4750篇
  国内免费   2230篇
耳鼻咽喉   325篇
儿科学   689篇
妇产科学   449篇
基础医学   3763篇
口腔科学   782篇
临床医学   8229篇
内科学   5786篇
皮肤病学   533篇
神经病学   1626篇
特种医学   17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7篇
外科学   2892篇
综合类   17540篇
预防医学   11210篇
眼科学   560篇
药学   6192篇
  65篇
中国医学   3712篇
肿瘤学   3231篇
  2024年   457篇
  2023年   1773篇
  2022年   1983篇
  2021年   2275篇
  2020年   2427篇
  2019年   2148篇
  2018年   1138篇
  2017年   1462篇
  2016年   1882篇
  2015年   2078篇
  2014年   3198篇
  2013年   3195篇
  2012年   3864篇
  2011年   3982篇
  2010年   3440篇
  2009年   3240篇
  2008年   4693篇
  2007年   3765篇
  2006年   3231篇
  2005年   3737篇
  2004年   3167篇
  2003年   2885篇
  2002年   2086篇
  2001年   1882篇
  2000年   1142篇
  1999年   832篇
  1998年   673篇
  1997年   582篇
  1996年   467篇
  1995年   378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简称FMC)的临床特征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09年3月至2018年5月来院治疗的100例FMC患儿。分A组和B组,均50例。A组行全方位护理,B组常规护理。对比临床特征与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对比无差异(P> 0.05)。A组的心功能等级以Ⅰ级为主,B组以Ⅱ级为主(P <0.05)。A组的病死率为4.0%,B组为10.0%(P> 0.05)。A组的并发症率为6.0%,B组为20.0%;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8.0%,B组为86.0%(P <0.05)。结论为FMC患儿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改善心功能,减少死亡,确保护理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速生薄口螨休眠体。方法 从采集到的生姜样本中分离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分别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超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基因组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速生薄口螨休眠体足4对,背面躯体呈扁平状,表皮骨化,前足体呈三角状,足三表皮内突相连,形成一条拱线,分隔开胸板和腹板。足爪和前跗节发达,有刚毛附着,躯体末端吸盘板发达,板上有八个吸盘呈2-4-2分布。经PCR扩增得到cox1基因片段大小为487 bp,ITS全序列长度为1667 bp。结论 根据光镜和电镜下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了依据,也可为控制速生薄口螨及其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全身系统治疗为目前常用基本策略。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证据表明,发生在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肿瘤病理学特征、分子发病机制及预后存在差异。目前对左、右半结肠癌之间存在的这种异质性差异尚无明确的区分对待策略,国内外指南也尚无定论,因而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预后差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在复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精氨酸/丝氨酸丰富剪接因子2(serine/argi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2,SRSF2)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3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86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SRSF2基因突变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并比较SRSF2基因不同表达患者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286例AML患者中有12例发生杂合子SRSF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20%,其余为野生型SRSF2基因。发生SRSF2基因突变和未发生SRSF2基因突变的AML患者在性别、病程、FAB分型、核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以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但发生SRSF2基因突变的AML患者年龄较未发生SRSF2基因突变的AML患者大(P <0.05)。发生SRSF2基因突变和未发生SRSF2基因突变的AML患者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4.148,P <0.001)。经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出现异常核型、Hb <90.00 g/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00%以及SRSF2基因突变的AML患者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P_均<0.05)。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60岁、出现异常核型、Hb <90.00 g/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00%均为导致AML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 SRSF2基因突变的AML患者年龄显著较大,且年龄较大、出现异常核型、Hb水平过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均可导致AML患者预后不良,但SRSF2基因突变并非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国内非常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2013年中国癌症数据统计显示,CRC发病率已超过食管癌,成为消化系统第3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探讨丹东地区朝鲜族与汉族CRC患者生存及化疗血液毒性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08-02-01-2018-12-03在丹东地区丹东市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不同民族间生存分析及化疗毒性反应情况。结果中朝边境寒区朝鲜族与汉族CRC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及化疗构成比、肿瘤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朝鲜族与汉族CRC患者术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0和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朝鲜族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61%和52%,汉族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5%、43%和27%;汉族患者化疗后出现Ⅰ°、Ⅱ°、Ⅲ°白细胞抑制率为26.9%,高于朝鲜族患者的13.6%,χ~2=8.816,P=0.042;Ⅰ°、Ⅱ°、Ⅲ°血小板抑制率为38.5%,高于朝鲜族患者的20.3%,χ~2=10.096,P=0.018;Ⅰ°、Ⅱ°、Ⅲ°血红蛋白抑制率为12.8%,低于朝鲜族患者的27.1%,χ~2=6.016,P=0.111。结论朝鲜族与汉族患者相比,化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出现血液学毒性反应概率较低,而术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无差异,但尚需扩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mago-nashi同源基因(MAGOH)在不同WHO分级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量变化及其与肿瘤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使用R语言挖掘CGGA mRNA microarray数据库和CGGA mRNA seq FPKM数据库,分析MAGOH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数据。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MAGOH在临床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AGOH的表达差异性以及其与胶质瘤的分级、预后相关性。结果在两个公共数据库中:MAGOH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组织分级呈正相关,且MAGOH高表达组的预后显著差于低表达组。qPCR也证实了MAGOH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即MAGOH表达量越高,胶质瘤组织分级越高。ROC分析显示MAGOH的表达量对胶质瘤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共表达分析发现,MAGOH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存在显著表达相关性。结论 MAGOH的表达量与胶质瘤组织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预后呈负相关。MAGOH可作为胶质瘤诊断及预后的潜在标记物。MAGOH可能通过影响MGMT参与调节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8.
49.
50.
薄层色谱鉴别在历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而薄层扫描含量测定在最近几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比例逐渐降低。随着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薄层色谱法的不足之处陆续显现,如仪器普及率低、设备并不简单、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差、鉴别速度及准确性不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展开剂毒性大等,逐渐不合时宜。在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时,研究者不应该墨守成规,薄层色谱鉴别也不应该是雷打不动的定性鉴别必备选项。高效液相色谱法具备完全取代薄层色谱法的可行性,薄层色谱法可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补充。为充分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周期、提高鉴别效率,笔者建议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应该大幅减少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应用,增加高效液相特征图谱鉴定,尽量做到“一个条件,一张图谱”;除非确有必要,《中国药典》等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应将薄层色谱鉴别作为推荐方法,而非强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