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研究拉伸刺激下力生长因子(mechano-growth factor,MGF)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 方法 对成骨细胞施加周期性动态拉伸刺激,并对MGF的表达做蛋白免疫印记和细胞免疫荧光分析. 结果 蛋白免疫印记分析显示,周期性拉伸刺激会使成骨细胞中MGF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加载12 h对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蛋白质水平提高了4倍,随后急剧降低.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发现,MGF较为集中地分布在细胞核. 结论 拉伸刺激下,MGF在成骨细胞中出现一个短暂的表达高峰,这可能与拉伸所致的细胞损伤有关.MGF集中分布在细胞核,提示MGF含核定位信号,使得该因子参与其他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42.
背景:形状记忆聚氨酯的温敏性形状记忆功能使其可用于缺损骨的修复,达到抗应力遮挡和抗骨不连的作用。准确的细胞相容性评价对于形状记忆聚氨酯进一步的体内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关于变形-复形过程对形状记忆聚氨酯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报道甚少。 目的:考察形状记忆聚氨酯在变形-复形前后的成骨细胞相容性。 方法:采用溶剂浇注成膜法制备形状记忆聚氨酯膜,分别在Tg+15 ℃、Tg-15 ℃和Tg+15 ℃条件下对形状记忆聚氨酯膜进行拉伸变形(拉伸率200%)、固形和复形,制得拉伸-复形后的形状记忆聚氨酯膜。采用轻敲模式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形状记忆聚氨酯膜表面的相分离和表面形貌。将体外培养的第3~5代成骨细胞直接接种到形状记忆聚氨酯膜上,检测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铺展情况。 结果与结论:形状记忆聚氨酯膜在拉伸-复形前后都具有明显而规整的相分离,拉伸-复形过程在形状记忆聚氨酯膜表面形成较规整的微米级的“沟槽-脊”结构。与拉伸-复形前的形状记忆聚氨酯相比,成骨细胞在这种具有微米级“沟槽-脊”结构的表面上可以更好的黏附和增殖,且成骨细胞的排列表现出一定的取向性。结果表明拉伸-复形过程可明显改变形状记忆聚氨酯膜的表面形貌,并表现出更好的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形状记忆聚合物;聚氨酯;细胞相容性;骨修复;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06  相似文献   
43.
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修复组织进行检测,是目前分析组织再生和修复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研究概况。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01/2009-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 situ hybridization, Tissue engineering,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9-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原位杂交,组织工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原位杂交技术基本原理及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相关应用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组织化学等方面的技术,是一种核酸定位和检测基因表达的有效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对修复的组织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在骨、软骨等组织工程实验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已成为目前分析组织再生和修复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从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两方面着手,都获得了众多研究成果。此外,对与组织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原位检测也很有效,三维支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原位检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4.
背景:目前,基于聚乳酸的智能型微球是药物可控释放研究领域的热点.目的:制备一种温度响应可控、生物可降解的微球载体.方法:以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丙交酯开环的引发剂,采用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并调节乳酸与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比例,得到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带双键聚乳酸(PDLLA-EMA).以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合成法,自由基反应引发含有双键的聚乳酸以及N,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成功制得了可降解温敏型共聚物(PNIPA-g-PDLLA-EMA).采用复乳法,将PNIPA-g-PDLLA-EMA制成了微球.结果与结论:实验制得PNIPA-g-PDLLA-EMA材料的热响应温度范围为35~42 ℃,基于该材料制得的微球粒径范围为(13.70±0.70)~(28.90±0.50) μm,粒径变化率为(138.7±4.20)%~(170.0±10.00)%,与同类材料相比,该微球已具备了应用于生物医学的潜在条件.  相似文献   
45.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力生长因子E肽(MGF-Ct24E)和应力作用下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分别对细胞施加周期性拉伸刺激(应变12%,频率0.5 Hz)和MGF-Ct24E(50 mg/L)直接作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力学刺激和MGF-Ct24E作用对原代成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用定量PCR验证基因芯片实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力学加载组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 866个,其中上调基因1 113个,下调基因753个;MGF-Ct24E处理组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 178个,其中上调基因796个,下调基因382个。GO分析发现两者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具有一致性,并且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细胞对应力刺激的响应和力学转导通路等。定量PCR实验结果验证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芯片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应力刺激和MGF-Ct24E作用对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具有类似的调控效应,为后续使用MGF-Ct24E治疗骨修复以弥补应力刺激不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一种携载并缓释万古霉素(VCM)的抗感染骨折内固定钢板的制备;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等检测其特征、抑菌实验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等,期望能为临床上预防以及治疗开放性骨折手术后的细菌感染提供一种途径.方法 以羟基磷灰石(HA)为载体,采用仿生溶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生长法(Biomimetic growth),在钛合金板基体表面制备了携载VCM的HA抗感染涂层,通过SEM,EDX和FT-IR等检测方法对钛钢板表面涂层进行检测;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作为试验菌,分别观察载VCM-HA缓释钛钢板和载HA钛钢板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 钢板表面获得载VCM-HA涂层;抑菌试验证明,钢板周围出现明显抑菌圈,表明VCM被成功携载于涂层中.结论 载VCM-HA钛钢板能有效的携载万古霉素,且保持了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在前期成功合成聚乙二醇接枝的聚乳酸材料[poly(ethylene glycol) graft poly(D,L-lactic acid),PPLA]的基础上,以聚乳酸为对照,进一步考察该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6-10在重庆大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工程实验室进行.①以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检测聚乳酸及自制的PPLA材料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②在体外聚乳睃和PPLA聚合物膜上培养Wistar新生鼠成骨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试细胞黏附和增殖情况,并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细胞分化程度.结果:①与聚乳酸相比,PPLA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明显降低,仅为聚乳酸的37.3%.②与聚乳酸相比,在接种成骨细胞后,PPLA材料上的细胞黏附量更多,细胞数量更高;经过8 d的培养后,PPLA材料上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聚乳酸.结论:与聚乳酸相比,PPLA材料具有更强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作用,并能显著地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及分化,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48.
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足有奇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人类癌症的80%至90%是由于环境中致癌物引起的,了解食品与癌症的关系,对预防癌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PDLLA/HA/DBM)R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降解特性。方法:按重量比PDLLA:HA:DBM=1.5-2.1-1.5:1,应用乳液共混法,制备PDLLA/HA/DBM生物复合材料,通过体外降解实验,观察其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中重量,生物力学及P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采用乳液共混法,不需加温,可将PDLLA、HA、DBM一次性复合,制成生物复合材料PDLLA/HA/DBM。孔隙率为71.3%;扫描电镜显示复合材料孔径为100-400μm;降解过程中;PDLLA溶液的PH值2周内轻度下降,而后明显下降,4周时PH值为4.0;PDLLA/HA/DBM溶液的PH值在12周的降解过程中十分稳定,12周时PH值为6.4。PDLLA重量在0-4周时变化较小,4周后下降加快,12周时为初始重量的50%; 量在0-5周时变化比较小,5周后下降加快,12周时为初始重量的60%。PDLLA的初始抗压强度为1.33MP a,PDLLA/HA/DBM的初始抗压强度为1.71MP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LA强度在0-3周下降较小,3周后下降较快,12周仅0.11Mpa;PDLLA/HA/DBM强度在0-4周下降较小,4周后下降较快,12周时为0.21 Mpa;。结论:乳液共混法是制备骨修复材料的新方法,PDLLA/HA/DBM作为一种新型治疗骨缺损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及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