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6篇
  3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巴胺致组织损伤早期处理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胡静  张红  金杰  王璇 《护理研究》2001,15(4):200-201
为探讨多巴胺外渗所致组织损伤早期的最佳处理方法,将8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即25%硫到镁湿敷组、对照组(生理盐水)、酚妥拉明注射组、酚妥拉明湿敷组,分别于注射多巴胺(20μg/kg)0.1ml后1h、6h、24h、48h进行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5%硫酸镁湿敷组及酚妥拉明湿敷组的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提示多巴胺外渗时早期可采取25%硫酸镁或酚妥拉明湿敷。  相似文献   
42.
肥胖症脂肪组织表达蛋白差异筛选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晓  刘志芬  王璇  骆天红  李果  罗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193-1195
目的:比较肥胖症患者和非肥胖对照者脂肪组织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脂肪组织总蛋白,PD—Quest软件分析电泳结果,选择有显著差异的蛋白点做介质辅助的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结果:两种脂肪组织标本大部分蛋白点匹配,经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搜索有一个未知蛋白和两个已知序列蛋白在两种脂肪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MALDI—TOF—MS是进行脂肪组织蛋白质组研究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这些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可以进一步明确肥胖症的病因,为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3.
血液分析仪红细胞指数质控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红细胞指数的质控方法。方法 利用L-J质控空图和某全血质控物提供的有关数据,推理论证红细胞指数[MCV、MCH、MCHC]在控时对其有关测定参数值的新的质控要求。结果 红细胞指数有关测定参数值的质控范围应分别为HGB:(?)±1.7 s,HCT:(?)±1.06 s,RBC:(?)±1.06s。超出此范围判定为失控。结论 执行该质控判定标准可以实现对红细胞指数实施质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建立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栽培和加工方法等对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hermo ODS-2 Hypersil色谱柱(4.6 min×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一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6℃,进样量20μL.结果:6个主要黄酮,黄芩苷(1)、千层纸素A苷(2)、汉黄芩苷(3)、黄芩素(4)、汉黄芩素(5)和千层纸素A(6),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6.6%~103.0%,RSD均小于5.0%(n=9).结果:不同产区黄芩质量差异很大.传统道地和传统非道地黄芩药材中黄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现在道地与非道地、传统道地与现在道地黄芩药材之间化合物1,2以及6个黄酮含量之和存在较显著差异;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影响不是特别显著,但一、二年生药材中的黄酮含量稍高;春季采收比秋季采收的黄芩黄酮含量高;野生与栽培药材中的黄酮含量除化合物3,6外,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药材比较商品饮片中黄酮苷的含量较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则较高.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芩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42例直径6~10 cm单发子宫肌壁间肌瘤病例:腹腔镜组24例,开腹组18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腹腔镜组(89.0±26.9)min显著长于开腹组(63.3±20.1)min(t=3.400,P=0.002);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93.6±65.9)ml与开腹组(100.0±48.7)ml无统计学差别(t=-0.347,P=0.731);镇痛剂使用例数腹腔镜组(2/24)显著低于开腹组(9/18)(χ2=7.208,P=0.007);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腔镜组(23.5±11.3)h显著低于开腹组(32.0±13.6)h(t=-2.211,P=0.033);术后病率腹腔镜组(2/24)明显低于开腹组(7/18)(χ2=4.033,P=0.045).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术中出血量并未增加,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与肌瘤较大取出费时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颈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时调强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结合失败模式,为颈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4年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132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7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61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LC)、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并行Log-rank法检验、COX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至2017年1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59.5(14.2~95.8)个月,随访率为99.2%。ENI组与IFI组1、3、5年LC分别为77.5%、58.8%、48.8%和64.3%、29.1%、26.2%(χ2=9.68,P=0.002),PFS分别为68.6%、37.7%、25.9%和47.5%、17.2%、3.6%(χ2=11.39,P=0.001),OS分别为81.7%、53.9%、31.3%和70.5%、31.9%、16.3%(χ2=7.70,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和照射范围是局部控制、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5)。ENI组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χ2=13.23、5.24,P<0.05)。ENI组和IFI组≥ 3级的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和骨髓抑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时,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进而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7.
剥脱性皮炎为严重型药物性皮炎,剥脱性皮炎又称红反病,是一种持续、严重弥漫性反应性皮肤病,呈现大片鳞屑样剥脱,累及全身体表面积90%以上,部分有肝肾功能损害[1];而慢性肝炎基础上的重症肝炎肝脏合成储备功能差,凝血功能差,常有代谢功能紊乱.因而两者共存极易促使肝病病情恶化,并发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于2004年3月收治慢性重型肝炎合并剥脱性皮炎1例,由于此种病例在临床上少见,护理尚缺乏经验;我们在疾病的发展转归中不断摸索总结,采取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骼微结构改变和骨质脆弱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由于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重,OP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中药在预防和治疗OP中表现出极好的前景和临床效果,然而传统动物模型具有耗时长、费用昂贵、无法准确概括骨疾病复杂性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前OP疾病的研究进程。而斑马鱼模型可有效模拟人类骨质减少和OP表型,通过对斑马鱼模型在治疗OP研究中的优势和适用性及该模型在中药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斑马鱼模型的广泛使用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针对麻黄中酚类成分建立HPLC特征图谱,寻找其中指标成分,并对其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中的分布及含量规律进行分析。利用HPLC-DAD建立酚类成分特征图谱,采用YMC-Pack ODS-A(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30, 350 nm。对46批次法定基源麻黄自采样品进行测定,所得图谱可实现基源间有效区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峰面积分布分析,细致探讨图谱中12个主要成分峰对3种法定基源麻黄特征及差异的贡献:其中,10, 11, 12号峰峰面积在木贼麻黄中显著高于另两基源,利用其总峰面积值(木贼麻黄中高于146 mAU),可实现木贼麻黄与另两基源的有效区分;1号峰峰面积在草麻黄、4号峰峰面积在中麻黄中显著高于其他法定基源,分别为两基源麻黄中重要的差异成分峰;8,9号峰为3种基源麻黄中的共有特征成分峰;其余各峰在不同基源麻黄中的分布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辅助上述成分,实现3种法定基源麻黄的有效区分。进一步利用上述色谱条件,首次测定了法定基源麻黄中异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1)、牡荆素(2)、茶花粉黄酮B(5)、草棉黄素-7-O-β-D-葡萄糖苷(6)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102.5%。所测样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trace~1.55(1),trace~0.160(2),trace~0.284(5),trace~0.620(6) mg·g-1,且不同基源麻黄中,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1在草麻黄中质量分数(0.670±0.88) mg·g-1显著高于另两基源麻黄(除Ei-060630-2-2外低于0.16 mg·g-1); 6 在木贼麻黄中平均含量水平(0.260±0.039 2) mg·g-1达草麻黄(0.120±0.270) mg·g-1与中麻黄(0.136±0.485) mg·g-1中的2倍,此二成分对法定基源麻黄间区分有重要贡献。所建酚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较为简便、准确,选定指标成分为区分麻黄基源、完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