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蚕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锡强  王洪庆  刘超  陈若芸 《中草药》2007,38(4):501-502
蚕沙Faeces bombycis为昆虫家蚕蛾Bobyz mori L幼虫的干燥粪便。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列于虫部第39卷。蚕沙有祛风除湿、清热明目、活血定痛的功能。主治风热目痛、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肢体麻木,风疹瘙痒、头痛头风等症,在一些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中常使用蚕沙。蚕沙提取物经本所药理室筛选,表明具有较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IC50为28μg/mL。用犬或大鼠十二指肠的α-葡萄糖苷酶,测定不同浓度的蚕沙提取物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8、10.3μg/mL。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大叶鼠尾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它们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I (tanshinone I,1),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2),丹参内酯(tanshinlacton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5),chrysene (6),methyl rosmarinate (7),ethyl rosmarinate (8),norsalvioxide (9),1,2-二氢丹参醌(1,2-dihydrotanshinone-I,10),丹参酮ⅡA酐(anhydride of tanshinone-ⅡA,11)。结论 化合物6~8为该属植物首次分离,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3.
对中药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莫酸(1)、去氢土莫酸(2)、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3)、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4)、麦角甾-7,22-二烯-3-酮(5)、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22-二烯-3-酮(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麦角甾-7,22-二烯-5,6-环氧-3-醇(9)、β-谷甾醇(10)、核糖醇(11)、甘露醇(12)、齐墩果酸乙酸酯(13)。并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化合物3~13为首次从该种中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4.
对普洱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NKA型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普洱茶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普洱生茶的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因(1),可可碱(2),没食子酸(3),(+)-儿茶素(4),蛇葡萄素(5),(-)-表儿茶素(6),(-)-表阿福豆素(7),(-)-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8),(-)-表阿福豆素-3-O-没食子酸酯(9),(+)-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0),(+)-阿福豆素-3-O-没食子酸酯(11),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2)和(一)-epicatechin-3-O-p-hydroxybenzoate(13).化合物2,5,10~13为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45.
蚕沙Faeces bombycis为昆虫家蚕蛾Bobyz mori L幼虫的干燥粪便。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列于虫部第39卷。蚕沙有祛风除湿、清热明目、活血定痛的功能。主治风热目痛、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肢体麻木,风疹瘙痒、头痛头风等症,在一些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中常使用蚕沙。蚕沙提取物经本所药理室筛选,表明具有较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IC50为28μg/mL。用犬或大鼠十二指肠的α-葡萄糖苷酶,测定不同浓度的蚕沙提取物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8、10.3μg/mL。  相似文献   
46.
巩婷  王洪庆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38-2140
目的:研究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6-methoxycalpogonium isoflavone A(1),durmillone(2),ichthynone(3),jamaicin(4),toxicarol isoflavone(5),barbigerone(6),染料木素(genistein,7)。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接骨板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96例,均行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回顾性分析并发症情况(软组织、肌腱、骨愈合、切口等相关并发症),并根据有无并发症将其分为2组。其中有并发症组102例,无并发症组69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02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其中腕管综合征发生率最高为23例,发生率2.9%;其次为切口感染14例(1.8%),复位不良或复位丢失13例(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在年龄、BMI、骨折AO分型、骨折类型、伴有月骨凹明显塌陷、手术时间和术者年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型骨折(OR=2.14,95%CI1.28~3.08,P=0.004)、开放骨折(OR=3.44,95%CI 1.84~4.77,P<0.001)、伴有明显月骨凹塌陷(OR=3.79,95%CI2.11~4.98,P <0.001)以及术者年资较低(<5年)(OR=1.96,95%CI1.14~2.82,P=0.037)。结论开放骨折、伴有明显月骨凹塌陷、C型骨折以及术者年资较低是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伴多个危险因素的,应采取更优化的方案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陈凌  王洪庆  白洁  王敏 《山东医药》2008,48(1):81-82
应用复方抗甲状腺软膏(CATO)局部治疗12例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衰和10例伴发急性感染的甲亢患者.结果 显示,治疗后甲亢和心衰、感染及有关疾病均得到较快的控制,无全身副作用.认为CATO对此类患者疗效突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D-101型大孔树脂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氧化芍药苷(1)、半乳糖醇(2)、咖啡酸(3)、牡丹皮苷F(4)、去氢土莫酸(5)、猪苓酸C(6)、3-表去氢茯苓酸(7)、3-表去氢土莫酸(8)、海藻糖(9)、鸟苷(10)、腺苷(11)、丙氨酸(12)、亮氨酸(13)、脯氨酸(14)、精氨酸(15)、α-D-葡萄糖(16)。结论 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0.
无叶假木贼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卫林  王洪庆  巩婷  陈若芸 《中草药》2011,42(5):837-840
目的研究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薄层制备、葡聚糖凝胶以及制备型HPLC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IR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咖啡酰二十烷醇酯(1)、反式咖啡酰二十烷醇酯(2)、反式咖啡酰十三烷醇酯(3)、反式咖啡酰十六烷醇酯(4)、反式咖啡酰十八烷醇酯(5)、反式咖啡酰二十二烷醇酯(6)、反式咖啡酰二十四烷醇酯(7)、反式阿魏酰二十烷醇酯(8)、反式阿魏酰二十二烷醇酯(9)、反式阿魏酰二十四烷醇酯(10)、4-羟基苯乙酮(11)、正十三碳酸(12)、正十四碳酸(13)、胡萝卜苷(14)、β-谷甾醇(1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13为首次从假木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