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0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3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尹橙  王前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6,(3):226-229
目的 评估超声技术在产科椎管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年龄20~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Ⅰ级,均无脊柱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剔除标准:术中改变麻醉方式者.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9例产妇,其中超声组35例,传统组34例.超声组穿刺时间为47.5 (38.0,72.8)s,传统组穿刺时间为56.5(41.0,140.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穿刺次数比较,超声组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超声组无麻醉后并发症发生;超声测得腰椎(L)3-4椎间隙黄韧带至皮肤距离为(5.0±0.9)cm,实际操作测得硬膜外深度为(5.3±0.8)cm,两者呈正相关(r=0.899,P<0.01).结论 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产妇椎管内麻醉穿刺能指导实际操作,减少穿刺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微量恒流直流电刺激仪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量直流电刺激治疗骨不连、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已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显著疗效,但对刺激电流量的选择尚缺乏定量研究,电流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仍不清楚。本实验中研制的微量恒流直流电刺激仪(CDMC-1型),具有自行反馈调节稳定电流的功能,刺激电流强度选择范围广(0~2000A),精确度高(±1A),便于操作使用等优点。直流电刺激具有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生长和代谢作用,影响细胞排列方向。该仪器为定量研究刺激电流强度及作用机制,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系统评价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检索时间截至2006年11月,手检1980~2006年10月国内相关杂志16种。按照文内所述纳入标准共收集到H-FABP早期诊断AMI的研究,采用QUADAS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按胸痛发作距离采血时间设定4个时间组,分别纳入相应研究,利用Metadisc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绘制SROC曲线。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n=1739)。13个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P=0,I~2=58.5%)。患者胸痛发作0~3 h组纳入5个研究(n=396),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49,I~2=0),合并敏感度0.86[95%CI(0.80,0.91)],合并特异度0.76[95%CI(0.80,0.91)],SROC曲线下面积0.88,SE=0.0323。患者胸痛发作0~6 h组纳入10个研究(n=1175),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 I~2=69%),合并敏感度0.86[95%CI(0.83,0.89)],合并特异度0.79[95%CI (0.76,0.82)],SROC曲线下面积0.92,SE=0.019。患者胸痛发作6~12 h组纳入4个研究(n=215),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56,I~2=0),合并敏感度0.97[95%CI(0.91,0.99)],合并特异度0.52[95%CI(0.42,0.61)],SROC曲线下面积0.810,SE=0.1522。患者胸痛发作0~12 h组纳入11个研究(n=1 352),各研究间有异质性(P=0.56,I~2=59%),合并敏感度0.88[95%CI (0.84,0.89)],合并特异度0.75[95%CI(0.71,0.78)],SROC曲线下面积0.91,SE=0.0164。结论从目前研究看,H-FABP在患者胸痛发作后0~3 h已经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效能,在胸痛发作0~12 h内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H-FABP可以作为AMI早期筛查及诊断新指标。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4):251~259.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神经激肽1(neurokinin 1,NK1)受体拮抗剂N-乙酰-L-色氨酸-苯甲基酯(N-Acetyl-L-tryptophan benzyl ester,ATBE)对P物质的拮抗效应,为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寻找敏感的药物。方法:实验于2004-09/2004-11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①鼠皮肤炎症模型的建立:从BALB/c鼠尾静脉注射标定浓度的Evans蓝,麻醉后在脊背局部皮内分别注射组胺及生理盐水,随后在皮肤刺激区出现水泡反应(Evans蓝渗漏)。②NK1受体的拮抗:在P物质诱导鼠模型前20,30, 60,120.240 min给予NK1受体拮抗剂ATBE后处死动物,切下反应皮肤区,取少许反应组织放入二甲酰胺溶液的小瓶中保存。实验时取出组织孵育,孵化液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测量渗出的Evans蓝的吸光度,评估NK1受体拮抗剂ATBE拮抗作用。结果:NK1受体拮抗剂ATBE对局部炎症渗出都有明显的阻断作用,且抑制P物质造成的炎症渗出呈时间依赖模式(P<0.05)。Evans蓝在 0.312-100 mg/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结论:NK1受体拮抗剂ATBE能有效抑制P物质诱导的血浆渗出而控制皮肤的炎性损害;Evans蓝可用于由P物质诱导的鼠局部皮肤炎性损害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分选CD34 细胞及脐血中CD34 细胞含量的意义。【方法】脐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后,采用EasySep正选人CD34 免疫磁珠分选CD34 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34细胞的纯度。【结果】分选前MNC中CD34 细胞纯度为(1.14±0.71)%,分选后CD34 细胞纯度达到(91.55±4.11)%。【结论】脐血作为CD34 造血干/祖细胞的来源以及免疫磁珠方法在获得高纯度CD34 细胞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检测STMN1及UBE2C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联及两基因表达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0例胃癌病理标本及对应180例正常胃部黏膜标本中STMN1及UBE2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TMN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6%,而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6.1%(P<0.05),STMN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Lauren分型明显相关(P<0.05)。UBE2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而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仅为24.4%(P<0.05),UBE2C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关联性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TNM分期与STMN1及UBE2C表达相关(P<0.05)。STMN1与UBE2C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288,P<0.05)。结论:STMN1的表达与胃癌的产生、进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UBE2C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道调节STMN1。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AMPK-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自噬异常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用终浓度0、25、50、100、200、300、400 μmol/L PQ处理PC12细胞24 h,300 μmol/L PQ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48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确定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终浓度0、100、200、300 μmol/L PQ处理细胞24 h,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观察自噬溶酶体的表达及分布变化;免疫荧光(IF)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Beclin1及AMPK-mTOR信号通路蛋白p-AMPK、p-mTO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200、300、400 μmol/L PQ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 μmol/L PQ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48 h),细胞存活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12、24、48 h染毒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00、200、300 μmol/L PQ染毒组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内ROS荧光强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C染色结果显示,PQ染毒组的自噬溶酶体在核周分布密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自噬水平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Q染毒组的LC3荧光强度减弱,细胞自噬水平下降,与MDC染色结果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 μmol/L PQ染毒组的p-AM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Q致PC12细胞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水平降低,AMPK-mTOR信号通路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异体复合组织移植 手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HLA DR +T细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2例异体手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CD3+ 、CD3+ CD4+ 、CD3+ CD8+ 、CD3+ HLA DR+ (活化T细胞 )细胞百分率 ,及CD4/CD8比值 ,以病人术前一周结果作对照。结果 使用免疫抑制剂后 ,于术后第 1日CD3+ 、CD3+ CD4+ 、CD3+CD8+ 、CD3+ HLA DR+ 细胞水平 ,CD4/CD8比值都开始降低 ,以 3~ 5日为最低水平。术后 8日 ,上述指标逐渐回升 ,至 15日后基本趋于平稳 ,但CD3+ 、CD3+ CD4+ 细胞及CD4/CD8比值仍明显低于术前 ,而CD3+ CD8+ 、CD3+ HLA DR+ 细胞水平则高于术前。结论 异体复合组织 手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HLA DR+ 细胞水平的变化与单一组织器官移植 (肾移植 )术后稳定期的变化一致 ,也与病人术后的稳定病情相吻合。  相似文献   
49.
通过介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在创建学习型医院过程中的主要做法,论证了创建学习型医院在提高医院管理效能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针对目前创建学习型医院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我国艾滋病相对高发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变化趋势.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研究地区HIV阳性孕产妇观察队列中已分娩的HIV感染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期分别进行随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调阅病历的方式,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孕产史及分娩方式等资料,分析分娩方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1 187例HIV感染产妇中阴道分娩者占61.5%,剖宫产分娩者占38.5%;剖宫产分娩者中,择期剖宫产分娩者占54.7%,急诊剖宫产占45.3%.2004年至2011年,剖宫产分娩比例在32.0%~43.1%之间波动,其年度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χ2=0.883,P>0.05);但剖宫产分娩产妇中,急诊剖宫产比例从2004年的54.5%下降至2011年的28.6%,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101,P<0.05).结论 我国HIV感染孕产妇剖宫产比例持续在较高水平,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有关HIV感染孕产妇剖宫产指征的正确指导.剖宫产分娩的HIV感染产妇中急诊剖宫产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HIV感染孕产妇HIV筛查及分娩服务质量逐年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