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6篇
综合类   4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3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制剂用于炎症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辉  李佳晌  宿树兰  于光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21,52(23):7339-7347
炎症性疼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如何安全有效地止痛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药外用透皮吸收制剂可使药物直达患处,避免胃肠道反应和多剂量给药,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且无成瘾性,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从炎症性疼痛的病证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中药外用透皮吸收制剂用于炎症性疼痛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中药抗炎镇痛作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2.
斑马鱼作为一种非哺乳类模式生物,因其具有体积小、易饲养、发育快速、繁殖力强、便于观察等优势,在医药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深入,特别是对中药复杂的有效成分、活性物质以及毒性的评价与筛选。斑马鱼作为一种整体动物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对中药活性物质以及毒性进行评价,实现快速有效的高通量筛选。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归纳整理,综述了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活性筛选和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从抗炎、抗血管生成、促血管生成、抗骨质疏松、抗酒精性肝损伤、抗神经性疾病等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肝毒性和胚胎毒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43.
<正>细胞色素P450 1A2亚家族是近年来药物代谢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许多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1]。非那西丁是CYP1A2酶的特异性底物,被广泛选择作为底物用于体内外测定酶活性[2]。本研究建立大鼠血浆、微粒体中非那西丁与其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对血浆样品进行方法学考察,为进一步确证药物及化学异物对CYP1A2酶活性的影响提供可靠的方法学基础。同时,应用所建立的方法以体内、体外方式评价了甘草水提液对  相似文献   
44.
刘晨  柳佳  郑传柱  张丽  丁安伟  喻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52-3156
目的:考察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 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炭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水部位组分别ig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全血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的量、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查侧柏炭各极性部位的止血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RBC,HGB,HCT明显升高,TT,AP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FIB的量显著增加,PLT,PCT,MPV,PDW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APTT,明显降低FIB的量,明显降低PDW,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正丁醇部位可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部位可明显降低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但正丁醇和水部位作用程度均不及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 结论: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主要通过降低血浆和全血低切黏度、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挥其止血作用,为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45.
王文晓  高兰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14,45(22):3289-3294
目的探讨醋炙减弱甘遂醋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黏膜通透性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甘遂组、醋甘遂组,ig给药7 d后,取小鼠胃、肠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胃肠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甘遂组胃固有腺体上皮排列紊乱,细胞质电子密度不均匀,细胞核形态不规则,腺上皮表面有大量溶酶体出现;醋甘遂组胃固有形态上皮细胞形态规则,部分线粒体畸形;甘遂组肠黏膜表面微绒毛高度变矮,细胞间连接丰富,但近表面的紧密连接较短;醋甘遂组肠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形态一致,表面微绒毛数量减少、高度变矮,但较规则,线粒体结构良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遂组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VCAM-1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与甘遂组相比,醋甘遂组E-钙黏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VCAM-1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醋炙能明显降低甘遂对小鼠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刺激,减弱对胃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从而降低甘遂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46.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晨  柳佳  张丽  李帅锋  周丽娜  丁安伟  喻斌 《中草药》2014,45(5):668-672
目的 考察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 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和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叶生品组、侧柏叶炭品组分别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考察大鼠全血及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的量(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0.01),RBC、HGb及HCT显著升高(P<0.01);TT和AP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FIB的量显著增加(P<0.01);PLT、PCT、MPV和PDW明显增加(P<0.05、0.01);侧柏叶生品及炭品均可明显降低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生品组及炭品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RBC、HGb和HCT(P<0.05、0.01);生品组可明显缩短TT和APTT(P<0.05、0.01),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炭品组可显著缩短TT和APTT(P<0.01),显著降低FIB的量(P<0.01),明显降低大鼠PLT、PCT、MPV及PDW(P<0.05);生品组及炭品组均可使肺损伤得到明显修复(P<0.050.01)。结论 侧柏叶生品和炭品均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改善肺出血等病理性损伤,主要通过作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改善凝血功能,且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7.
牦牛角药用记载于公元8世纪《四部医典》与明代《本草纲目》。随着其资源的丰富及现代研究的深入,牦牛角的资源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资源现状、传统本草记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牦牛角这一独特的民族药用动物药材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以期深入挖掘其药用资源价值,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牦牛角资源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 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银杏根皮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脂肪酸类4个:棕榈酸(1)、硬脂酸(2)、山嵛酸(3)、木蜡酸(4);脂肪醇类1个:正二十七烷醇(5);甾体类2个: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黄酮类2个:芫花素(8)、芹菜素(9);萜内酯类4个:白果内酯(10)、银杏内酯A(11)、银杏内酯B(12)、银杏内酯C(13)。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银杏根皮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银杏根皮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雄黄是经典中成药的常见组成药物,因含有硫化砷类成分,其安全性备受关注。介绍了近年国内外对砷存在形式、毒性分子机制基础上,结合含雄黄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探讨了雄黄慢性暴露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和减毒研究。并以经典名方六神丸为例,表明方剂配伍对雄黄的减毒效果。提示雄黄制剂在临床合理剂量、用药时间和组方配伍情况下,存在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芫花与甘草配伍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芫花-甘草配比为1∶3.3的低、高2个剂量组,按芫花和甘草两因素,采用2×2析因设计进行实验.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3h测定小鼠自发活动数,计算自发活动抑制率.结果 给药后3h,芫花-甘草反药组合低剂量组小鼠自发活动抑制率仅与相应的甘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反药组合对自发活动抑制率的影响无交互作用;芫花-甘草反药组合高剂量组小鼠自发活动抑制率与对照组及相应的单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反药组合对增加小鼠自发活动抑制率有交互作用.结论 芫花-甘草配比在1∶3.3时,一定剂量范围内,芫花与甘草反药组合对增加小鼠自发活动抑制率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