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总结两个阶段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8例人体原位肝移植,包括1例肝肾联合移植的治疗结果。供肝保存第一阶段采用门静脉及肝动脉离体灌注,第二阶段采用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UW液快速原位灌注。受体手术采用原位肝脏植入,吻合次序为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完成门静脉吻合后即开放门静脉结束无肝期。两个阶段均使用了免疫抑制剂但方法不同。结果第一阶段移植生存期最短39天,最长203天。除1例死于肿瘤复发外,全部死于败血症及严重感染。第二阶段移植病人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转移,另3例仍健存,其中肝肾联合移植者生存已超过3年,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工作。结论第二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合理选择适应症,良好的供肝保存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对肝移植的成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后对其体外成瘤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促血管生成素—2在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身不表达Angiopoietin-2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Angiopoietin-2基因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系,并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RT—PCR和免疫荧关法检测是否成功构建了携带Angiopoietin-2基因并稳定表达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将30只裸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未转染和转染了Angiopoietin-2基因的SMMC7721肝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产生肿瘤结节,观察肿瘤生长的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进行检测。结果 用RT—PCR方法从RNA水平以及用免疫荧光法从蛋白水平均可以证实新构建的肝癌细胞系携带了Angiopoietin-2基因并能稳定表达其蛋白产物。表达Angiopoietin-2基因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数量较未转染前明显增多。结论 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增强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成瘤性并促进了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促血管生成素可能参与了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 (angiopoiet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种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1(Ang 1)、Angiopoietin 2 (Ang 2 )以及血管平滑肌激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在正常肝脏组织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ng 1mRNA在正常肝脏和肝癌组织中都有表达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5 6± 6 /HP)以及正常肝脏 (6 7± 11/HP)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t=3 2 14 ,P =0 12 6 )。Ang 2mRNA在正常肝脏不表达 ,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 (阳性细胞数为 32± 8/HP)。Ang 2集中于癌灶边缘、血管周围。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15± 2 /HP)和新生血管的数量 (9± 3/HP)明显高于正常肝脏(分别为 5± 1/HP和阴性 ) ,Ang 2的表达随肝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无转移以及新生血管数和微血管密度而增加 (t=2 714 ,P =0 0 31)。结论 促血管生成素在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Ang 2可能参与了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中下段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CK-20免疫组化技术对5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共计661枚淋巴结检测微转移,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 57.1%(32/56)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T3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74.1%,明显高于T2和T1直肠癌的43.5%和33.3%(P=0.043);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72.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40.7%(P=0.017);20例(35.7%)中下段直肠癌患者67枚(10.1%)淋巴结检出微转移,该20例检测出淋巴结微转移的癌组织中15例(75%)VEGF表达阳性,而36例未检测出淋巴结微转移的癌组织中仅有17例(47.2%)VEGF表达阳性,(P=0.044).结论 中下段直肠癌VEGF表达状况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可能参与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1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手术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满意度、肛门狭窄和尿潴留等情况。结果:2组在临床疗效、手术满意度、再次手术术式选择、痔核脱出、术后肛门狭窄、尿潴留及术后大出血等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康复更快,肛门疼痛更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能缩短术后住院及康复时间,减轻术后肛门疼痛,满足患者以最小痛苦解决临床症状的诉求,实现快速康复,是一项肛肠科创新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7.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化疗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化疗,以21 d为1个化疗周期,均完成4个周期化疗。观察组同时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养正消积胶囊口服6周以上。观察比较2组化疗结束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体质量及化疗毒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及血液毒性反应)。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升高和体质量增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重度消化道反应和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辅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未能提高化疗疗效,但可明显改善患者化疗后体质量下降,减轻消化道反应和血液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
摩托车颅脑交通伤47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摩托车颅脑交通伤病情特点及影响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79例摩托车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病例。结果在摩托车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病人中,以人车分离造成的损伤及合并面部和颈椎损伤者病死率、病残率高。头盔的正确使用可降低病死率。结论头盔的使用及安全的骑车行为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感冒是一类常见疾病,感冒药也是广大临床医师最常用的药物。感冒药有许多种,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是医生和患者都较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价电视纵隔镜和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28例肺癌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颈部纵隔镜检查术23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5例。肺癌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测纵隔淋巴结转移N3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结果 术前怀疑或已确诊的肺癌共28例中,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20例(鳞癌11例,腺癌9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阳性中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1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M(4例)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3例、肺鳞癌1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肺炎性假瘤2例,肺结核瘤2例。28例肺癌纵隔淋巴结经CT和纵隔镜检查,分别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对照,CT(诊断标准按淋巴结≥1.0cm为阳性)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7例证实为转移癌,5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CT诊断纵隔淋巴结阴性16例,其中病理证实4例均为转移癌,12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术后病理证实20例均为转移癌;诊断8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术后病理证实其中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CT灵敏度63.6%,特异度70.6%,阳性预测值58.3%,阴性预测值75%;电视纵隔镜灵敏度95.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结论 电视纵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大大高于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