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压力支持(PSV)、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PS)3种不同通气模式对心功能正常及心功能低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心功能严重低下、撤机困难患者较理想的撤机方式。方法70例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撤机模式不同分为PSV组(38例)和PPS组(32例)。PPS组经治疗恢复自主呼吸后,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心排血指数(CI)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0L·min-1·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0L·min-1·m-2),比较两组患者在BIPAP、PSV、PPS3种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的影响。结果1心功能正常组PSV、PPS通气模式下心排血量(CO)、CI、每搏量(SV)、肺毛细血管血流(PCBF)均显著高于BIPAP模式,PPS模式下CO、CI、SV、PCBF最高,但与PSV模式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PS模式下外周血管阻力(SVR)较BIPAP模式显著降低,但较PSV模式差异无显著性。2心功能低下组BIPAP、PSV、PPS通气模式下CO、CI、SV逐渐升高,3种通气模式间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CO、CI、SV最高。3心功能低下患者3种通气模式下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均呈递减趋势,PSV、PPS模式下与BIPAP模式差异有显著性,PPS模式下心功能低下组Ppeak最低,与另两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PPS组带机时间较PSV组明显缩短。5心功能正常组3种模式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也呈递减趋势,PPS为最低,与BIPAP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PS通气模式对心功能严重低下的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较适用于作为该类患者的撤机模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比例压力支持模式时比例调节法与目标调节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的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 75例 ,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脱逸法测定阻力和弹性回缩力 ,采用比例调节法和目标调节法分别调节呼吸机设定的流速辅助和容量辅助参数 ,以达到撤机目的。结果 两组患者测定的阻力、弹性回缩力 ,撤机时的流速辅助和容量辅助参数 ,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脱逸法测定阻力和弹性回缩力操作简单。目标调节法能达到与比例调节法相同的调节目的和撤机成功率 ,但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加强临床监护  相似文献   
43.
持续气道正压-比例压力支持通气对机械通气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比例压力支持 (proportional pres-sure support,PPS)模式是按患者瞬间吸气努力的大小 ,成比例地提供压力支持的同步支持通气模式。我们观察了该模式对机械通气参数的影响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纳入标准 :1因原发疾病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2循环稳定 ,无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严重心律失常 ;3意识清醒 ;4自主呼吸规律。我院综合 ICU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符合上述标准患者 42例 ,根据病情分为 2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组 (慢性呼衰组 ) 2 3例 ;急性呼衰组 19例 ,其中冠心病心力…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比较持续气道正压比例压力支持自动管道补偿 (CPAP PPS ATC)与双水平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 (BIPAP PSV)两种模式撤机方法的结果。方法 :CPAP PPS ATC组 42例 ,BIPAP PSV组 40例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 ,比较两种通气模式、起始参数的调节、解决通气机依赖特点及撤机成功率。结果 :两种模式的撤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两种模式均无人机对抗 ,CPAP PPS ATC模式较 BIPAP PSV模式对通气机依赖患者有更大的自主性 ,更容易实现撤机。结论 :BIPAP PSV为压力控制与自主呼吸相结合模式 ,CPAP PPS ATC为自主模式 ,CPAP PPS ATC是一种更好的机械通气撤机模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VR)和气道闭合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将准备撤机的90例患者按呼吸衰竭病因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恶化组和急性呼吸衰竭(ARF)组.床旁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阻力(Raw)、顺应性、气道闭合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在自主呼吸试验开始3分钟和30分钟时分别测定RR、潮气量,比较常规撤机指标(RR、潮气量、MV)与RVR、气道闭合压对撤机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成功与失败组RVR分别为COPD急性恶化组(63±22)次*min-1*L-1与(91±20)次*min-1*L-1,P<0.05;ARF组(63±21)次*min-1*L-1与(81±21)次*min-1*L-1,P<0.05;全部患者组(63±21)次*min-1*L-1与(88±20)次*min-1*L-1,P<0.05.撤机成功与失败组的气道闭合压分别为COPD急性恶化组(0.28±0.08)kPa与(0.47±0.07)kPa,P<0.05;ARF组(0.27±0.05)kPa与(0.40±0.08)kPa,P<0.05;全部患者组(0.28±0.08)kPa与(0.45±0.08)kPa,P<0.05.以RVR≤105次*min-1*L-1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的诊断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3组分别为COPD急性恶化组79%、91%和40%;ARF组79%、96%和17%;全部患者组79%、93%和33%.以气道闭合压≤0.44 kPa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的诊断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3组分别为COPD急性恶化组82%、87%和67%;ARF组83%、96%和50%;全部患者组83%、90%和62%.以撤机后果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RVR与气道闭合压是回归模型中有显著性的两个指标.结论RVR与气道闭合压在预测撤机后果上优于常规撤机指标.  相似文献   
4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静态压力-容积曲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证根据压力一容积(P-V)曲线二阶导数图形寻找曲线拐点的可行性,并与逐步线性回归法测定拐点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只成年健康绵羊麻醉后行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温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用低流速法描记灌洗前及灌洗后的准静态P-V曲线,利用Findgraph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及分析曲线特征。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及Boltzmann公式对正常及ARDS P—V曲线的吸气支和呼气支均能达到理想的拟合效果,利用二阶导数图形可以准确获得P—V曲线的特征点,利用此方法测定的吸气支下拐点(LIP)与逐步线性回归法所测的LIP+2cm H2O(1cmH2O—0.098kPa)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对于ARDS患者,P—V曲线的二阶导数图形可以准确提供曲线拐点的信息,有利于呼吸机参数的设定。  相似文献   
47.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BIPAP/SIMV-PSV)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颈部康复操训练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2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颈椎牵引治疗,训练组同时辅以颈部康复操训练.于入选时、治疗2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颈、肩、背部疼痛及颈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经2个月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颈、肩、背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以训练组疼痛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其颈部功能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颈部康复操训练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该疗法值得在职业人群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危重症H1N1甲型流感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及呼吸科的7例危重症H1N1甲型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7例患者中孕产妇、有慢性基础病者6例;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是主要症状,双肺多发实变影6例(85.71%)。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平均值为(1 857.29±3 613.86)U/L,血清白蛋白平均值为(30.44±4.56)g/L。7例患者均用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剂量150 mg/次,2次/d),全部用激素及抗感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死亡1例,病死率14.29%。结论:血清中LDH升高、白蛋白降低是危重症H1N1甲型流感肺炎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对于肺内广泛实变者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