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有报道证实,冷沉淀物具有促进皮肤黏膜创面愈合的作用[1].也有将冷沉淀物用于治疗烧伤患者的报道,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补充冷沉淀物[2 ]及早期新鲜烧伤创面外用冷沉淀物,效果均明显.目前鲜见用冷沉淀物处理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报道,笔者对此进行观察并探讨其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9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1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65(39±13)岁,烧伤总面积为10%~50% TBSA,深度为Ⅱ~Ⅲ度.致伤原因:烫伤5例、火焰烧伤8例、硫酸烧伤2例、碱烧伤1例.创面分布于躯干(9例)及四肢(7例),呈散在或密集的片状分布.患者中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1例合并贫血,2例合并糖尿病.残余创面病程为1~9个月.每例患者选取深度及面积相似的2处创面(相距约4.7 cm),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续观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局部外涂普萘洛尔软膏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9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女34例,男15例,年龄1~10个月,平均4.1个月.门诊接受瘤体表面外涂1%普萘洛尔软膏,每日3次,时间5~ 59周(平均21.1周),依据用药前后瘤体表面张力、大小、颜色变化,按照显著有效、部分有效、无效3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以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49例患儿中,26例(53.1%)显著有效;17例(34.7%)部分有效;6例(12.2%)无效,总有效率87.8%.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可检测到的不良反应.结论 外涂1%普萘洛尔软膏能有效促进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消退,且未发现口服普萘洛尔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婴幼儿血管瘤随访观察期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3.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30例大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标本的DNA指数(DI),S期细胞比率(SPF0及增殖指数(PI),同时对30例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按转移个数和转移距离进行分站。结果显示,大肠癌异倍体淋巴结转移率较二倍体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大肠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较阴性组SPF,PI明显升高,淋巴结多数转移组较少数转移组,少数转移组较无转移组SPF、PI明显升高,N2站转移组较N1UH  相似文献   
44.
背景:目前报道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大体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天然材料与合成高分子材料复合构造的新型生物材料和纳米材料4大类。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文献,对其进行简要综述,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7-01/2011-01有关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natural polymer materials,synthetic materials,new biological materials,nanometer materials,scaffold materials,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材料,新型生物材料,纳米材料,支架材料,软骨组织工程"。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3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已由先前的单一材料逐渐向复合材料转变,其孔隙率更高、抗原性更低、组织相容性更好,软骨细胞的黏附及增殖更好。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打印快速成形技术,将生物可降解材料预制加工成精确形状,通过降解速率较慢的内支撑支架,维持材料支架的精确外形,研发具有一定机械强度、适当孔径和精确外观形状的可降解生物支架材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
孙岩  吕仁荣 《山东医药》2007,47(24):115-115
先天性唇裂主要影响患儿美观、功能,有的甚至会造成患儿心理障碍,需要进行手术矫形。手术后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院曾对49例先天性唇裂患儿实施矫形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6.
孙岩  吕仁荣 《山东医药》2006,46(19):23-23
颈部瘢痕的治疗是整形外科的难点,因为不论采用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外观仍与颈部正常组织有差别,患者多不愿接受。自2003年1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扩张器置入颈部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颈部瘢痕20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胸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2004年,我们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期覆盖胸部瘢痕疙瘩切除后的创面12例,二期应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进行性单侧面萎缩(progressive facial hemiatrophy,PFHA),是一种病因尚不明、少见的以单侧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结构萎缩为特征命名的疾病,其中皮下组织受影响最为严重,极少波及双侧.首先由Parry于1825年报道,其后Romberg在1846年又详细描述了本病的典型特征,故又称为Parry-Romberg综合征[1].  相似文献   
49.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4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的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比率(SPF)。结果显示,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癌旁组织阳性率为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大肠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PI和SPF有关。提示大肠癌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肿瘤的指标,它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