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杭州市社区居民肥胖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值(WHR)与糖尿病、糖耐量低减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市区2个社区,郊县2个乡镇的15岁及以上居住5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共计4 682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和空腹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结果杭州市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BMI≥24)发生率达34.39%,其中腹型肥胖占53.95%;糖尿病(DM)与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分别为4.59%和7.07%;超重和肥胖组DM和IGT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低体重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02和2.82,95%CI分别为1.50~2.72和1.87~4.28;腹型肥胖组DM和IGT患病率分别达8.02%和10.29%,明显高于正常体型组,OR值为2.83,95%CI为2.15~3.73.结论肥胖是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对肥胖人群进行行为干预,控制膳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42.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Ⅱ.临床应用陈有信,叶俊杰综述张承芬审校一、造影设备及操作[1,2]1.设备:基本设备应包括一台眼底照相机,摄速要达10~30帧/秒;电视监视器;电子装置包括自动计时及自动快门装置;滤光片用以去除波长在700~730和850~1...  相似文献   
43.
局限性黄斑转位手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局限性黄斑转位手术(limited macular translocation, LMT)的兔眼模型,探讨LMT的并发症、适应证及可预测性。 方法 建立LMT的兔眼模型,并按巩膜缩短距离分为4.5、3.5 mm组,观察视网膜转位效果(距离和方向)及并发症;手术后1个月松解4只兔眼的巩膜缩短缝线,并在松解巩膜缩短缝线前后测量角膜地形图以了解角膜散光的变化;视网膜光凝标记4只有色素兔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观察光凝造成的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粘连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结果 LMT的成功率达86.7%,视网膜转位距离为610~2 690 μm,平均转位距离为(1 395±636) μm,视网膜转位角度α为10~38°,平均转位角度为(22.7±8.3)°,巩膜缩短4.5、3.5 mm组的转位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有眼内出血、视网膜裂孔、角膜散光等。巩膜缩短缝线松解后角膜散光变小、变规则,而视网膜转位未回退。视网膜光凝造成的神经视网膜-RPE粘连使神经视网膜难以分离,易产生视网膜裂孔。 结论 LMT的兔眼模型获得了解剖转位成功,并发症较少;视网膜转位方向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巩膜缩短缝线松解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对已行黄斑区、黄斑旁区视网膜光凝的患者要慎行黄斑转位术。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03-207)  相似文献   
44.
抗VEGF药物治疗血管源性眼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多人类血管源性眼病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血管源性眼病逐渐应用于临床,就maeugen,hcentis和avastin三种抗VEGF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进展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述,从生物学特性、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分析比较三种药物的共同点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挖掘阐明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基因(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amilyC, m e m b e r5, g r o u pA, G P R C 5 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O n c o m i n e,TCGA,HumanProteinAtlas等基因数据库,分析GPRC5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小样本队列中验证GPRC5A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进行患者生存分析,并对GPRC5A与靶向药物敏感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Oncomine数据库中有差异表达的295项研究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胰腺癌组织GPRC5A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对GPRC5A在不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4184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GPRC5A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表达增高。通过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GPRC5A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者,高表达患者预后更差。此外,GPRC5A表达与靶向药物厄洛替尼的药物敏感性有一定关联。结论:GPRC5A在胰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其有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断及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探讨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计录入研究对象76例,均为我院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控制研究时间在2017年4月-2018 年9 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2 组(38 例/组),对照组采取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统计2组治疗有效情况、记录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1)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P<0. 05;(2)2组在术中用时、切口长度对比中未见较大区别,P>0. 05;但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引流量均更少于对照组,P<0. 05;(3)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P<0. 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应用带锁髓内钉,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烟草对口腔微生物多样性形成与演替影响机制。方法:追踪调查了吸烟和非吸烟者各20例4个月口腔的5个常见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嗜血杆菌属、罗氏菌属和韦荣氏菌属的比生长速率、胞内脂类物质含量及种群数量变化。结果:非吸烟者口腔微生物胞内的脂类物质含量显著增高,而比生长速率却有不同的变化,而各菌群动态呈现出明显的异步波动趋势。非吸烟者口腔微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包括两种基本动力学机制:一是底物分解产物对种群的负反馈调节,二是微生物对口腔环境发生的时滞响应。而吸烟者恰恰相反,口腔菌群多样性降低且有紊乱的趋势。结论:吸烟对口腔菌群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不易形成稳定种群多样性;非吸烟者口腔微生物群落中的各菌种数量呈现异步趋同波动,从而大大减弱菌群内部的种间竞争,在口腔中形成与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眼球眼部表现特点与合并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断为先天性小眼球的11例(2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A型和B型超声波及超声活体显微镜等。平均随访33个月。结果初诊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0.1者12眼,0.2~0.5者2眼,0.6~1.0者3眼,1.2者1眼。初诊眼压:8~21mmHg(1kPa=7.5mmHg)者7眼,22~40mmHg者4眼,40mmHg以上者9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20眼小睑裂,9眼小角膜,20眼浅前房。20眼均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眼底检查:12眼因屈光间质混浊眼底不能窥入;8眼视盘C/D为0.3~0.9,1眼合并先天性视网膜劈裂。20眼眼轴长度为15.87~20.38mm,平均18.00mm。13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在23mmHg以下9眼。11眼行白内障摘出术,其中5眼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7眼,其中提高至0.9~1.0者3眼,0.05~0.10者4眼。结论先天性小眼球眼轴短(眼轴长度≤20.50mm)、晶状体大及巩膜厚,多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合并症的手术风险高,术前充分降低眼压,术中酌情先行后巩膜切开术,可降低术中或术后风险,有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9.
人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有30%~40%出现眼部并发症,2%的患者以眼部为首发病变。然而,大多数眼科医师对其眼部表现的临床诊治经验还不多。我们报告以眼部表现首诊的AIDS病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分别被误诊为Behcet病及视网膜血管炎的患者各1例,并探讨HIV感染与AIDS并发CMV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突发鼻侧黑影遮挡20 d,于2014年6月8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既往双眼近视-4.00~-5.00 D,1982年右眼因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术。眼部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02;眼压:右眼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6 mmHg。前节检查:左眼角膜后沉积物(keratic precipitates, KP)(-),房水闪光(+),浮游体(+),晶状体混浊,右眼虹膜震颤,晶状体全部白色混浊,部分皮质吸收。眼底散瞳检查,左眼玻璃体混浊、浓缩,宽漏斗状视网膜脱离,颞侧180°巨大视网膜破孔(图1);右眼眼底窥不入。眼B型超声波检查示:左眼宽漏斗状视网膜脱离(图2),右眼局部视网膜脱离。诊断:左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老年性白内障。双眼近视。右眼白内障过熟期(有并发因素),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后,限局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