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7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253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390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949篇
内科学   696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312篇
外科学   795篇
综合类   2273篇
预防医学   1032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943篇
  18篇
中国医学   724篇
肿瘤学   18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620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宁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暴露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济宁市狂犬病暴露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接诊狂犬病暴露病例221 272例,性别比为1.49:1,0~14岁儿童最多,占32.71%;各月均有暴露者发生,7—8月为高峰,占22.51%;致伤动物以犬类为最多,占83.92%;暴露者到狂犬病处置门诊处理为主,占79.22%,全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145 092例,占Ⅱ、Ⅲ级暴露的72.16%,注射过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12 783例,占Ⅲ级暴露的18.6%。结论济宁市群众对狂犬病防控知识缺乏,狂犬病暴露规范处置率较低,应加强狂犬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狂犬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42.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乙肝益气解郁颗粒中的丹参、枳壳、五味子三味药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建立了三味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表明,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所用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乙肝益气解郁颗粒中三味药材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43.
目的:犬自体皮下非受力部位植入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观察成骨情况及其转归。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犬BMSCs,并通过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成骨表型。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CHA上,形成细胞一材料复合物,植于9只犬右侧腹部皮下,并在对称部位植入CHA作为对照。术后4、12、26周取材,HE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结构;通过形态计量学分析,对成骨情况量化,并行t检验。结果: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骨钙蛋白表达阳性。HE染色示植入4周后,无明显骨形成;12周后,实验组有较多新生骨小梁形成,苦味酸-硫堇和Masson染色示骨基质和胶原形成良好;26周后,实验组骨小梁量有减少趋势。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12周成骨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犬BMSCs诱导后具有成骨活性,复合CHA后,可促进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在无应力刺激情况下,随时间延长.局部成骨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44.
下颌第二磨牙舌倾患者在正畸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由此导致咀嚼效率降低,下颌运动受限,颞颌关节疾病等。我们用改良式舌弓对下颌第二磨牙舌倾进行矫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改良式舌弓的制作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上焊一竖的舌侧鞘(3M的四环扩弓舌侧插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Forsus推杆式矫正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5°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计数比值(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休克组与非休克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C)等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诊断准确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休克组PC显著低于非休克组,PDW/PC显著高于非休克组。PDW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04,P<0.01),P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39,P<0.01)。PDW/PC诊断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0.910(P<0.01)。结论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7.
自从Finney于1978年提出的输尿管支架以来,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1].输尿管支架现在已广泛用于协助治疗尿石症、缓解良性或恶性梗阻、肾移植、部分复杂的盆腔手术,同时可在输尿管镜术前用于扩张输尿管管腔,方便后期输尿管内手术操作[2-6].移除输尿管支架的标准程序是经尿道行膀胱镜夹取.尤其是对男性患者,要做膀胱镜检查可能会引起疼痛,有时需要镇静和止痛药来进行治疗,甚至需在全麻下拔除,且在拔除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7].传统的输尿管支架管在拔除过程中,完全依赖于膀胱镜.而作者科室研发的吸引式输尿管支架管(套装)(专利号:ZL201220033517.7、ZL201720246122.8)则完全摆脱了对膀胱镜的依赖(具体参数见专利).该套装由输尿管支架管(又称双J管)、助推管、导丝(选配)、拔管器、固定夹(可选)组成.在特制拔管器末端增加磁性,使其磁性拔管头端与输尿管支架管特质金属端接近并吸引拔出,操作更加简便.本研究着重比较吸引式输尿管支架管(套装)与传统输尿管支架管(套装)在临床中应用的优缺点,探讨吸引式输尿管支架管(套装)的临床实用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寻找各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术后裂孔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10例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作为黄斑裂孔组,收集13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视力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黄斑裂孔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填塞术。对照组、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1个月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将术后愈合类型分为U型、V型、不规则型和不愈合型4种类型。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变化及组间差异;并探索和术后裂孔愈合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长度密度(retinal vessel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VS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后颞侧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灌注密度(retinal perfusion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PSCP)较术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象限PSCP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PSCP较对照组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PSCP和术后PSCP呈正相关(r=0.721,P<0.05)。裂孔愈合类型和术后PSCP有相关性(r=-0.737,P<0.05),和术后VSCP无相关性(r=-0.533,P>0.05)。结论 PSCP比VSCP更能反映黄斑部视网膜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术后裂孔愈合的情况;术后PSCP越大,裂孔愈合形态越接近U型愈合,可以将PSCP用于评价和预测术后裂孔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资料。GCS 13-15分25例,9-12分46例,6-8分39例,3-5分42例。结果手术123例,非手术29例。随访12周,GOS5分(恢复良好)93例(61.2%),4分(轻残)18例(11.8%),3分(重残)22例(14.5%),2分(植物状态)7例(4.6%),1分(死亡)12例(7.9%)。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脑干功能衰竭、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等。结论提高诊断意识、加强临床监测和动态CT扫描有助于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