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97篇
  免费   3876篇
  国内免费   2612篇
耳鼻咽喉   260篇
儿科学   499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1339篇
口腔科学   243篇
临床医学   17399篇
内科学   18253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801篇
特种医学   40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5285篇
综合类   25868篇
预防医学   3696篇
眼科学   185篇
药学   9849篇
  137篇
中国医学   3504篇
肿瘤学   620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1248篇
  2022年   1435篇
  2021年   1759篇
  2020年   2247篇
  2019年   2073篇
  2018年   989篇
  2017年   1737篇
  2016年   2043篇
  2015年   2395篇
  2014年   4377篇
  2013年   4505篇
  2012年   5644篇
  2011年   6200篇
  2010年   6036篇
  2009年   6027篇
  2008年   6045篇
  2007年   5724篇
  2006年   5390篇
  2005年   4884篇
  2004年   4005篇
  2003年   3395篇
  2002年   2896篇
  2001年   2280篇
  2000年   1575篇
  1999年   1211篇
  1998年   1112篇
  1997年   987篇
  1996年   837篇
  1995年   658篇
  1994年   529篇
  1993年   371篇
  1992年   328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4例采用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34例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和心功能(B型利钠肽、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B型利钠肽水平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水平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究基于风险识别的群组管理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依从性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均至少接受1次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采用问卷调查与量表评估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依从性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检查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检查耗时低于对照组,碘对比剂外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风险识别的群组管理运用于冠状动脉CTA患者检查过程中,可提高患者检查依从性,提升图像质量,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4.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1]显示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00万,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对于这种慢性疾病,出院后能够接受医务人员定期随访并进行专业的康复指导,对于患者而言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远程医疗应运而生[2],与之相应的远程护理,近年来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3]。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延续性护理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医院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基于网络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评分及希望水平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各项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采用基于网络的延续性护理可提升健康相关行为及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索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0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n = 38)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观察组,n = 38),治疗3 个月后对主要终点(心脏超声指标及MACE事件发生率等)、次要终点和安全性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压、NT-proBNP指标降低(P<0.05);观察组LAd、LVEDV、LVESV的降低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 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性变长(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距离增长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抑制心室重构及预防心衰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相比于缬沙坦表现更早且更有效,临床应用安全,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7.
对目前有关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多以干预血瘀证为主的病证结合模式为主,具有稳定斑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满意度等作用,但仍存在疗效评价维度过于单一、结局指标设置杂乱、用药干预周期长短不一等问题。有待多学科专家在严格的循证方法指导下制定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及其各时间点的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急诊PCI的180例STEMI患者的DTB及其各时间点(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和介入时间)数据。将患者依据不同标准分为DTB达标组和DTB非达标组,工作时间组和非工作时间组,自费组和非自费组,2018年组和2020年组。比较各组的相关指标。结果 180例STEMI患者平均DTB为(115.0±51.9) min;急诊停留时间为(71.4±50.3) min,其中进门至呼叫心内科时间为(10.9±6.1) min,呼叫心内科至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为(31.4±30.4) min,签署知情同意后至离开急诊室时间为(39.5±31.6) min;转运时间为(4.4±1.3) min;介入时间为(35.2±13.1) min。DTB达标组的DT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DTB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工作时间组与非工作时间组DTB、急诊停留时间、签署同意书至离开急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费组和非自费组DTB及各时间点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组的DT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2018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获取知情同意、介入导管室准备是急诊STEMI患者DTB延长的主要因素,建立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的规范流程,可有效缩短DTB。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26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MHR水平分为低MHR组135例、高MHR组134例,按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91例、中危组90例、高危组88例。所有患者出院后接受6个月随访,并依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239例和MACE组3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GRACE评分及MH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HR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GRAC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 Long检验评估MHR、GRACE评分单独或联合应用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高MHR组的MACE发生率高于低M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GRACE评分越高,MACE发生率越高; MACE组的MHR水平、GRACE评分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MHR、高GRACE评分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R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236,P 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MHR、GRACE评分及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68、0.861,灵敏度分别为76.76%、80.02%、86.74%,特异度分别为65.74%、72.56%、84.68%; MHR联合GRACE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单独MHR、GRAC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HR、GRACE评分均为ACS患者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应用对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效能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手术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ALCAPA患者28例,根据LVEF分为LVEF减低组(LVEF<50%)19例和LVEF正常组(LVEF≥50%)9例,比较2组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间超声参数的差异。手术患者(17例)分别于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应用配对t检验与术前超声参数进行对比。 结果LVEF减低组患者LVEF为30%~48%,平均年龄5.4个月;LVEF正常组LVEF为60%~73%,平均年龄2.5岁。LVEF减低组与LVEF正常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131.95±24.24)mm/m2 vs(85.67±20.26)mm/m2],右冠状动脉内径小[(3.06±0.51)mm vs(4.01±0.6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65、4.075,P均<0.001),易形成室壁瘤。LVEF减低组中10例行手术治疗,7例超声心动图随访至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术后1 d开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逐渐回缩[(109.98±16.06)mm/m2、(99.49±12.02)mm/m2、(89.48±10.90)mm/m2、(80.03±8.09)mm/m2 vs(123.26±12.40)m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8、-7.519、-5.413、-6.526,P=0.004、0.001、0.012、0.007),LVEF术后1个月开始恢复,术后6个月达正常水平[(45.50±9.57)%、(66.25±10.34)%、(67.25±4.50)% vs(38.83±7.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2、3.683、5.869,P=0.025、0.014、0.002)。 结论LVEF减低的ALCAPA患儿年龄小、心脏病变重,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作出诊断,但需要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ALCAPA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较好,超声心动图在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