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67篇
  免费   1211篇
  国内免费   1366篇
耳鼻咽喉   622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1837篇
口腔科学   5386篇
临床医学   4472篇
内科学   1032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476篇
特种医学   16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8827篇
综合类   12122篇
预防医学   1927篇
眼科学   439篇
药学   4150篇
  72篇
中国医学   1116篇
肿瘤学   691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762篇
  2022年   644篇
  2021年   732篇
  2020年   954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662篇
  2016年   972篇
  2015年   1044篇
  2014年   1880篇
  2013年   1934篇
  2012年   2376篇
  2011年   2901篇
  2010年   2412篇
  2009年   2305篇
  2008年   2804篇
  2007年   2460篇
  2006年   2132篇
  2005年   2503篇
  2004年   1993篇
  2003年   2046篇
  2002年   1800篇
  2001年   1603篇
  2000年   1338篇
  1999年   981篇
  1998年   829篇
  1997年   784篇
  1996年   689篇
  1995年   632篇
  1994年   454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22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联体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指毁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东莞长安新安医院收治的12例多指毁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2.6±4.3)岁,范围18~56岁。4指毁损伤2例,3指毁损伤4例,2指毁损伤6例。皮肤软组织损伤位置均为远掌横纹或指掌横纹以远,指骨为近节以远。皮肤总缺损面积(135.6±12.3)cm^2,范围6.0 cm×16.0 cm^6.0 cm×35.0 cm,应用皮瓣总面积(143.5±11.2)cm^2,范围5.0 cm×20.0 cm^3.2 cm×47.0 cm(双侧前臂)。双前臂尺动脉穿支皮瓣5例,单侧7例,所有皮瓣均为2条以上穿支蒂。皮瓣均设计为长条状,螺旋缠绕包裹于伤指骨,皮瓣穿支动脉与相应指固有动脉或掌背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相应指掌侧静脉或掌背静脉吻合,皮瓣浅静脉与相应指背静脉或掌背静脉吻合,皮瓣神经与相应指固有神经或掌背相应感觉神经吻合。供区除1例植皮外,其余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包括感觉、外观、血液循环、骨吸收及手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恢复工作情况等。评价标准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末稍有约1.5 cm×1.5 cm坏死,二期缝合修复。所有病例均获6个月至6.5年随访,平均16.7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无色素沉着,外观无臃肿,指端无瘢痕或磨损,两点辨距觉6~10 mm,平均8.6 mm。术后半年骨吸收发生率59.4%(19/32),指短缩平均0.8 cm,其中5例6指取髂骨植骨。伤指拿捏及持物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患手握力平均达到健侧的60.3%。参照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例,良5例,差4例,劣1例,优良率58.3%(7/12)。供区外观可。结论联体尺动脉穿支皮瓣为多指毁损或脱套伤患者的临床修复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术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目的比较CAD/CAM氧化锆桩核与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上颌前牙区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上颌前牙区修复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52)应用CAD/CAM氧化锆桩核进行修复,研究组(n=52)应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术后1年内咀嚼功能优良率、抗折裂强度、修复牙牙龈出血指数。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0. 38%,显著高于对照组75. 00%(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内咀嚼功能优良率为96. 15%,显著高于对照组82. 69%(P 0. 05)。治疗后,2组的抗折裂强度指数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的修复牙牙龈出血指数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相比于CAD/CAM氧化锆桩核,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上颌前牙区修复患者中的修复成功率更高,患者咀嚼功能优良率更高,抗折裂强度指数水平及修复牙牙龈出血指数水平均更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平顶山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牙列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修复方法,观察组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法。对两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定功能评分,牙菌斑与牙周袋指数,并发症发生率,修复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73.47%(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咀嚼、语言、固定功能评分较高,牙菌斑和牙周袋指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修复体脱落、牙齿疼痛、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6.12%(3/49)、8.16%(4/49),低于对照组的26.53%(13/49)、30.61%(15/49)、38.78%(1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可改善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定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保护牙周健康,提高修复满意度。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基因表达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IIa-IIIa期;检测肿瘤组织ERCC1、TYMS、TUBB3 mRNA表达水平。术后患者分为个体化化疗组和标准化疗组,个体化组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化疗方案(CF/DCF/TC方案)进行化疗,标准组应用CF方案化疗,所有患者长期随访,统计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结果: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7%、51%,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总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及三年生存率为分别为90.57%,72.45%和59.77%。生存曲线分析提示:0项基因阳性组预后最佳(P<0.05),而1项、2项和3项基因阳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体化化疗组的III/IV级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化疗组(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中ERCC1、TYMS、TUBB3表达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其高表达患者预后欠佳。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化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