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本文对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间的小儿气管切开 6 0例临床资料加以总结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小儿气管切开病例中 ,男性 4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 15岁。其原发病 :外伤 10例 ,其中合并出血 1例 ,喉狭窄 1例 ;气管异物 2例 ;急性喉炎 2 0例 ,其中合并  相似文献   
352.
内侧气胸由于部位特殊 ,容易误诊为纵隔气肿 ,延误治疗 ,现报告 2例。例 1  患者男性 ,6 7岁 ,因左侧张力性气胸 ,在外院先后4次胸腔闭式引流 ,因排气终止 ,胸闷 ,气促未改善。床边胸片示 :纵隔气肿 (图 1)转来我院。复查胸部CT示 :左内侧气胸。遂于左第 3前肋间胸骨旁 2cm ,置入导尿管 ,引流出大量气体 ,胸闷 ,气促缓解 ,左肺复张 (图 2 )。例 2   患者男性 ,73岁 ,因左侧张力性气胸 ,第 3次住院 ,经 2次常规部位胸腔闭式引流 ,10天后排气终止 ,但仍胸闷、气促、左侧胸壁切口周围及颈部扪及皮下气肿 ,左肺呼吸音明显降低 ,胸骨旁叩诊…  相似文献   
353.
目的探讨胸部爆震伤致纵隔气肿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要点,提高对其认识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14例胸部爆震伤致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18~65岁,平均47.0岁;炸药爆炸伤6例,煤气爆炸伤3例,烟花爆竹爆炸伤2例,高压锅爆炸伤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0min^4h。全组病例入院后即明确诊断为纵隔气肿和多发伤,胸部CT示游离气体聚集于纵隔胸膜内结缔组织,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胸闷、胸痛,其中出现呼吸困难5例,咳嗽、咯血2例,恶心、呕吐1例。结果14例纵隔气肿中行纵隔引流术7例,胸腔闭式引流术5例,末行引流术2例;开胸探查止血5例,气管修补2例,食管破裂修补1例,非手术治疗6例[其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2例]。结果中未说明。死亡1例,其余病例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无纵隔气肿再发。结论胸部爆震伤伤情复杂,常合并纵隔气肿,早期有效诊断并及时发现严重的张力性纵隔气肿及纵隔器官损伤,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54.
目的总结创伤性纵隔气肿(traumatic mediastinal emphysema,TPM)与自发性纵隔气肿(spontaneous mediastinal emphysema,SPM)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了解两组疾病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P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明确外伤病因分为TPM 27例与SPM 14例。结果 41例PM患者平均年龄(39.22±18.80)岁,男36例,女5例,男女比例7.2∶1。TPM组27例,年龄(43.19±17.54)岁;SPM组14例,年龄(28.15±15.20)岁。SPM临床表现主要有胸痛(11/14)、胸闷(6/14)、咳嗽(4/14)、咽喉肿痛或异物感(4/14)及皮下气肿(4/14),TPM则为胸痛(22/27)、咳嗽(16/27)、胸闷(14/27)、呼吸困难(9/27)及皮下气肿(21/27);SPM治疗以吸氧、抗感染、禁食等治疗为主,仅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而TPM组的有创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13例、纵隔切开减压1例、机械通气2例及气管切开1例;SPM出院随访除1例失访未知外,其余恢复良好,TPM出院随访20例恢复良好,4例失访未知,3例死亡,包括2例院内死亡和1例院外死亡。结论 TPM和SPM症状都以胸痛为主,皮下气肿是最常见体征,呼吸困难与皮下气肿是区分TPM与SPM的最主要症状和体征。SPM是病程简单,而TPM病程相对复杂,需经历较长的气肿吸收期,治疗上需要更多的有创治疗方式,尤其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为多见,其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仍是创伤合并症,尤其是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355.
患者男性,31岁,化验室实验员,工作过程中可接触氯化汞.因“上腹痛17h,呕血,黑便,无尿11h”入院.患者入院前17h误服氯化汞10 g,服后约0.5h出现上腹痛,6h后开始呕吐新鲜血及排黑便,并逐渐出现无尿.入院时查体:T37.5℃,P 96次/min,R 26次/min,BP118/83 mmHg(1 mmHg=0.133 kPa),烦躁,口腔内可见鲜红色液体,触诊颈部及前胸部有握雪感,双肺未闻及干湿哕音,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呜音3次/min.入院辅助检查:胸腹部CT(图1A)示锁骨下、纵隔气肿,左侧气胸,心脏前下方及后下纵膈食管旁可见多发游离气体影,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周脂肪密度模糊,肝周、脾周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356.
胡中信 《中国校医》1998,12(3):215-215
纵隔气肿为哮喘发作期的并发症之一,哮喘持续状态为哮喘的严重发作,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现将1985-1995年内哮喘持续状态并发纵隔气肿8例抢救体会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0年内共收治哮喘持续状态并发纵隔气肿8例,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22岁,最小的12岁,平均17  相似文献   
357.
食管破裂是临床危急重症,病情突然、凶险,需要尽早手术干预。文中报道了2例男性青少年纵隔气肿患者,以胸痛为主要症状,均有食管异物史,影像学检查考虑纵隔气肿为食管穿孔所致,胃镜检查未发现明确食管穿孔,随后予保守治疗,2例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后出院,从而避免了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58.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EBUS-TBNA)是将超声与传统支气管镜相结合,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经支气管镜盲穿及纵隔镜检查,成为肺内外恶性肿瘤、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1-2].自2003 年EBUS-TBNA问世以来,最常见并发症报道[3-5]有少许出血,其它的如一过性心律失常、低...  相似文献   
359.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纵隔气肿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7例新生儿气胸及纵隔气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4例,肺源性20例,医源性13例。保守治疗20例,胸腔穿刺抽气2例,胸腔闭式引流15例,痊愈33例,3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气胸、纵隔气肿的高危因素:剖宫产、羊水胎粪吸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的使用。通过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宫内及分娩窒息、及时应用肺表现活性物质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0.
王众海  徐婷贞 《浙江医学》2017,39(16):1379-1380
目的分析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15例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住院时间、胸部CT表现、就诊时主要症状、既往基础疾病状况及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1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4±0.6)d,胸部CT表现为纵隔积气合并颈前间隙积气者多见(12/15,80%),下纵隔积气以食管周围积气者多见(6/15,40%),心前缘积气少见(2/15,13.3%),CT观察平均吸收时间(3.1±0.2)天。常见就诊症状主要为胸闷、胸痛及咳嗽,大部分患者无基础疾病,伴发基础疾病者以支气管哮喘、肺大泡最常见,经吸氧、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纵隔积气即可消失。结论自发性纵隔气肿呈良性经过,青年人群好发,保守治疗多可治愈,需手术干预者极少见。临床可见复发病例多与基础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