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浆中苯并(a)芘二氢二醇环氧化物(BPDE)-白蛋白加合物作为焦炉工人多环芳烃长期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与尿中1-羟基芘(1-OHP)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焦化厂37名焦炉作业工人(接触组)和47名非焦炉作业人员(对照组)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尿中1-羟基芘浓度分别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尿中1-羟基芘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42.10fmol/mg白蛋白和5.46 μmol/mol肌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16fmol/mg白蛋白,2.96 μmol/mol 肌酐,P<0.01).校正了个体的年龄、吸烟和饮酒状况后,接触组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79倍(P<0.05).接触组1-羟基芘浓度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2.45倍(P<0.05).并且在所有研究对象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与尿中1-羟基芘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s=0.349,P<0.01).[结论]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与尿中1-羟基芘水平显著相关,BPDE-白蛋白加合物可作为反映多环芳烃较长时期暴露的接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B7-H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该分子在人喉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喉癌组织B7-H4、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分子的表达;免疫双荧光法检测B7-H4与EMT标志物分子的共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检测62例患者中47例B7-H4阳性,阳性率75.81%;B7-H4表达在人喉癌细胞及喉癌组织浸润性淋巴细胞上,主要为胞浆及胞膜表达;此外,人喉癌组织细胞高表达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及EMT标志物如p-Smad2/3、p-Smad3、Vimentin、Snail;免疫双荧光结果显示p-Smad3、Snail、Vimentin与B7-H4共同表达于人喉癌组织细胞。结论 B7-H4广泛表达于人喉癌细胞及组织浸润性淋巴细胞,并与EMT标志物共表达,可能通过促进EMT进程导致喉癌的侵袭及转移,提示其可作为喉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33.
《医学免疫学》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但其知识深奥难懂,不容易学好。在《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中,针对小班教学的特点,采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病例导入式教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新型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上讲台授课在《医学免疫学》小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探索小班教学的新方法。方法针对第三军医大学2009级和2010级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及2011级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医学免疫学》课程中部分内容尝试采用学生上讲台授课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学生上讲台授课能增强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主动性及兴趣,并提高其文献查询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学生上讲台授课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适合于小班教学。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PD—L1基因转染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等基因肝移植组(G1)、同种异体肝移植组(G2)、AAV空载体组(G3)和PD—L1转染组(G4),每组12对。通过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将PD—L1-AAV2-RFP(RFP)经门静脉灌注夹闭法转染供肝,观察移植后大鼠中位生存时间(MS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在荧光显微镜、光镜同视野下观察RFP在移植肝的表达和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PD—L1蛋白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G1在观察期内全部存活;G2与G3MST分别为18(17-20)d和18(17-19)d;G4显著延长了移植肝的存活(MST29d,P〈0.05)。术后14dG4的肝功能及病理变化与术后7dG2和G3相似。G3、G4术后7d中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荧光,随时间逐渐增强。移植肝PD—L1蛋白的变化趋势与RFP的表达相似。G1移植肝T细胞含量极少;术后14dG2、G3移植肝CD4^+、CD8^+、CD25^+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G4移植肝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尤以CD8^+细胞为著,与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D—L1基因转染可延长移植肝的存活,其机制可能是PD—L1基因转染增强了PD—L1/PD-1信号通路,通过抑制移植肝CD4^+、CD8^+、CD25^+T细胞浸润及其功能,从而发挥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以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CD1d~(-/-)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究CD1d分子在小鼠结肠炎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取SPF级C57BL/6小鼠和CD1d~(-/-)(C57BL/6背景)小鼠,每天给予2.5%DSS喂养,连续6 d,每天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粪便性状、活动情况等,评估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记录小鼠的生存情况。第6天用FITC-dextran灌胃检测肠通透性,测量结肠长度,并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与免疫荧光法检测肠上皮增殖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与C57/BL6小鼠相比,CD1d~(-/-)小鼠生存率高(P0.05),体质量减轻缓慢、疾病活动指数(DAI)低(P0.05),结肠长度长、肠通透性低(P0.01),肠黏膜损伤轻,结肠上皮细胞增殖明显(P0.05),肠组织IL-1beta及IL-18表达高(P0.05)。结论 CD1d基因敲除小鼠拮抗DSS诱导的结肠炎,可能是通过促进结肠表达NLRP3炎性小体及其底物IL-1beta及IL-18。  相似文献   
37.
目的使用骨髓嵌合小鼠探究骨髓来源细胞的CD1d基因敲除在小鼠结肠炎进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C57BL/6、CD1d~(-/-)小鼠全身一次性接受10 Gy剂量~(60)Co的放射源进行γ射线照射3 h后接受骨髓移植构建4组骨髓嵌合小鼠,饮用2.5%DSS连续7 d,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活动情况、粪便性状等并且评估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第7天用FITC-dextran灌胃检测各组小鼠肠通透性、测量其结肠长度,并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小鼠肠组织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骨髓嵌合小鼠模型研究显示,与移植入WT骨髓细胞的小鼠相比,移植入CD1d~(-/-)骨髓细胞的小鼠质量下降缓慢、疾病活动指数(DAI)低(P0.05),结肠长度长(P0.01),肠通透性低(P0.01),肠黏膜损伤轻、浸润的炎性细胞少。肠组织NLRP3蛋白及其底物IL-18表达高(P0.05)。结论骨髓细胞来源的CD1d基因敲除能够拮抗DSS诱导的结肠炎,且可能是通过促进NLRP3炎性小体及其底物IL-18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8.
有关心肺脑复苏的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脑复苏 (CPCR)是临床上最棘手的问题 ,近年来 ,对CPCR的认识有许多新的概念。当前 ,对 CPCR中循环支持的机制、给药途径、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的临床应用、循环支持的技术、低温脑复苏等问题仍有些争议 ,本文就其争议的现状综述如下。1 循环支持机制传统认为 ,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构建针对人BclGL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检测其对Jurkat T淋巴细胞系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BclGL在细胞内信号转导及分子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RT-PCR方法扩增人全长BclGL基因,克隆于pGrP-N1质粒中构建BclGL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BclGL-GFP),将融合基因克隆于慢病毒载体FUGW并转染293FT细胞包装浓缩慢病毒颗粒.将浓缩慢病毒感染Jurkat细胞,同时设立PBS对照及FUGW病毒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术及荧光定量PCR鉴定BclGL在Jurkat细胞中的表达,Annexin V-AP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酶切及测序证实人BclGL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Jurkat细胞72 h后Jurkat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稳定表达人BclGL的重组慢病毒转染系统,并证实其对Jurkat淋巴细胞的促凋亡效应,为进一步探讨BclGL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马拉硫磷中毒75例,死亡15例,均为口服中毒,年龄14~76岁,死于急性肺水肿及呼吸衰竭7例,脑水肿5例,停药过早3例。现将其死因和救治原则分析如下。一、死亡原因: 1.急性肺水肿及呼吸衰竭:这是马拉硫磷中毒患者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马拉硫磷致急性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的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