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经验。陈振虎教授认为,颈源性耳鸣病机关键在于颈项部三阳经经筋不通,故临证注重经筋辨证,治以筋治筋之法,兼顾调神,注重督脉取穴,具体为先辨筋、次选穴。临证强调针具对针灸疗效的影响,运用特殊设计的针尖既圆又利、针身中空的岐黄针进行治疗,治疗手法强调轻、快。日常调养推崇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  相似文献   
3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尚无特效疗法。陈振虎教授认为帕金森病病机是阴阳失衡,筋脉失养,形成筋结。治疗宜解结。陈教授以岐黄针疗法治疗本病,强调守神,重视揣穴,主取四肢关节处的腧穴,主用关刺、输刺和合谷刺三种刺法,旨在理筋解结,通行气血,调燮阴阳。其临床经验对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刺法(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是按照五脏(肺、心、肝、脾、肾)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为五种刺法的总称。随着对五刺法的广泛运用及深入研究,众多医家在传统五刺法治疗五体疾病的基础上,扩展至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笔者通过系统治疗文献,将五刺法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4.
岐黄针疗法是陈振虎教授在长期针灸临床工作中对传统针灸的继承与创新,针具与手法皆具自身特色,在临床应用中也具有完整的“理-法-方(穴)-术”体系。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时注重经筋辨证,认为其病位在经筋,与肉、筋和骨失调相关。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注重“点-线-面”相结合,以经筋为“线”,以分筋取穴或脏腑气血相关的穴位为“点”,再根据病位深浅为“面”选取五刺法达到筋肉骨同调。岐黄针疗法可以减轻膝部的疼痛、改善运动障碍,临床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5.
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并与西药扑尔敏组28例对照观察。结果针刺组治愈率高于西药扑尔敏组,认为针刺可能是通过改善免疫功能,调节整体机能,提高机体应激和抗过敏能力,抑制亢盛的病理免疫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共纳入11项研究、945例中风患者。结果: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有降低残疾率的趋势,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疗法。结论: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7.
经筋刺法对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5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上、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可以改善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38.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VD患者按HDS评分不同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尼莫通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WAIS-RC评分均有所改善,电针组在言语测验与总量表改善方面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而操作测验的改善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9.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温针灸治疗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主穴为内、外膝眼,鹤顶,膝阳关,犊鼻,曲泉,阿是穴.梁丘,足三里,委中.风邪偏盛者(行痹)取膈俞,血海;寒邪偏盛者(痛痹)取肾俞,关元;湿邪偏盛者(着痹)取阴陵泉.针刺得气后留针30~40min,留针时加温针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每日1剂,疗程同治疗组.观察指标为关节压痛,"IJequesne MG"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计分,WOMAC Index of OA,临床疗效测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各项指标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改善局部肿胀、关节僵硬、关节不稳,提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步行能力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针灸调整全身状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0.
中风失语症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失语症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言语障碍, 多是伤及了与语言有关的皮质及皮质间传导通路所致. Davydova(1977)报告卒中患者中有25%~30%会产生失语, Benson(1980)报告有40%的半球卒中患者产生失语症[1]. 国内有文献报道, 脑血管病后约1/2的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失语症[2]. 近年来随着中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我国1986~1990年对全国七大城市600余万人的调查发现, 中风发病率为215.8/10万人[3]), 中风后失语的康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成为当今医学界的艰巨任务和攻关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