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424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06篇
  1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31.
探索经胸心脏超声引导心内射频消融房室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对11例持续/永久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拟行房室结消融加VVI起搏,在经胸心脏彩超引导下,采取多切面观察、导管运动中观察,密切结合心内电生理定位,尝试左锁骨下静脉永久起搏导管和右股静脉消融导管的心内定位和靶点消融。以出现稳定的房室分离判为消融成功。结果:11例房室结消融及VVI起搏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180min,放电期间超声切面可见能量释放征,消融后靶点区心内膜回声明显增强。手术成功率100%,随访期内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经胸切面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房室结安置VVI起搏安全、简便、可行、经济。  相似文献   
3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心电学异常往往合并心衰共存于心肌病患者中 ,异常的心电顺序使心脏收缩和舒张不协调 ,从而损害心功能。近来短期和长期研究发现应用心脏起搏可使心脏活动再同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认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是严重心衰合并心电学异常患者的一种理想的非药物辅助治疗选择。其潜在的机制包括 :心脏整体活动的再同步化 ,拮抗神经内分泌活性、逆转心脏重塑 ,抗心律失常等。该方法有严格的适应证 ,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心脏失同步化的病理生理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显效机制、技术关键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安装三腔抗心力衰竭起搏器是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实现双心室再同步化收缩,进而改善心功能,疗效已得到肯定。随着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植入术失败也时有发生。总结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安装三腔抗心力衰竭起搏器40例,其中成功34例,占85%,失败6例,占15%。主要失败原因:(1)冠状静脉窦151找不到;(2)心脏静脉分支畸形;(3)心脏静脉分支不显影。  相似文献   
34.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3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随访结果。方法对置入ICD的37例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共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917次(VT745次,VF172次),其中911次(99.3%)治疗成功,6次(0.7%)失败。非持续性VT122次(16.4%),发作均自行停止。623次持续性VT(83.6%)中,537次(86.2%)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82次(13.2%)经低能量复律(CV)终止,3次(0.4%)在ATP治疗过程中加速为VF,由高能量除颤(DF)终止。172次VF中,167次(97.1%)经DF终止,1例无效放电5次(2.9%)系因电池提前耗竭而更换了ICD脉冲发生器,2例共8次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超过设置的VT频率ICD发生误识别,给予ATP治疗。5例术后1~6个月出现心律失常“电风暴”。5例对电击恐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教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共有19例术后因VT发作频繁而服用胺碘酮/美托洛尔,并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结论ICD置入后应加强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同时辅助药物、改善心功能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10名希氏(His)束旁旁道(Ap)致倾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患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综合分析X线曝光时间、操作时间、术后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指出,His束电极的准确放置、尽量避免大头电极导管重复使用、术丰富的射频消融手术经验:包括介入操作技术和靶点图的识别,是安全有效进行His束旁旁道RFCA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InSync 8040起搏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观察InSync 80 40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 8例DCM伴CHF患者 ,男 7例、女 1例。其中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6例 ,左前分支阻滞、右室起搏后宽QRS波 (>0 .2 0s)各 1例。通过冠状静脉窦置入 2 187电极起搏左室 ,右房电极和左、右室电极分别与InSync 80 40起搏器A、V1、V2 孔相连接。术后起搏阈值 3.75± 0 .6 (3.0~ 5 .0 )V。患者CHF的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胸比例较术前均有改善 (分别为 6 6 .1± 6 .93mmvs 72 .5± 8.1mm、0 .374± 0 .0 31vs 0 .2 81± 0 .0 5 3、19.8%± 2 .2 %vs12 .2 %± 2 .7%、0 .5 9± 0 .4vs 0 .6 4± 0 .2 0 ;P均 <0 .0 5 )。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表明 ,以InSync 80 40起搏器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CHF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7.
患者女,65岁。因乏力、黑便2个月余人院。患者2005年1月出现乏力、黑便,在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Hb)52g/L,溶血性贫血全套正常,骨髓穿刺示增生性贫血,骨髓活检及血涂片未见异常;输血后Hb恢复至93g/L,乏力好转,但仍有黑便。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66岁.因"反复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便20d",自服多种助消化药、胃动力药无好转,于2007年11月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采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SPECT心肌显像与平板运动试验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检测进行比较,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99mTc—MIBI/18F—FDG双核素SPECT及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根据99Tc—MIBI/18F—FDG双核素SPECT显像结果判定存活心肌,将患者分为2组,即心肌存活组与心肌无存活组。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各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变化,分别计算其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45例患者中24例为心肌存活组(n=24),21例为心肌无存活组(n=21);心肌存活组中87.5%(21/24)Q波延长,75.0%(18/24)QT离散度≤70ms;Q波延长判断心肌存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7.5%、85.7%和86.7%,QT离散度≤70ms判断心肌存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5.0%、71.4%和60.0%。结论在陈旧性Q波型心肌梗死单支病变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指标Q波延长和0T离散度检测存活心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