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报告29例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脑内血肿(SICH)的诊治。方法分析29例SICH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果本组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术5例,其中清除血肿同时切除脑动静脉畸形10例,切除海绵状血管瘤4例,夹闭动脉瘤1例,另外4例术中、术后及病理检查均不明原因。其余10例采取非手术治疗。结论SICH的常见病因是血管畸形,CT、MRI是其基本的检查诊断方法,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在脑血管造影中常不显影,手术中应注意寻找和留取畸形血管团或血肿腔内可疑的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总结经额外侧入路的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12例,无明显变化3例,视力障碍加重1例。15例患者随访3~4个月,12例恢复正常和生活,3例不能独立生活;1例失访。结论经额外侧入路能为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手术提供较好的视野和空间,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视力和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 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59例经鼻蝶窦手术的临床体会,总结经鼻蝶窦入路准确定位的方法,探讨准确定位在经鼻蝶窦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59例鞍区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在全麻下均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术中备X线定位.结果全切52例,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26例,视力视野恢复15例,出现短暂性脑脊液漏9例,无一例死亡,疗效满意.结论经鼻蝶窦手术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于切除沿蝶鞍纵轴线生长的肿瘤组织,手术的成功与否,准确定位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局灶亚低温及全脑亚低温治疗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 与K 含量及IL 1β、TNF α含量影响 ,以探讨局灶亚低温对创伤性对全脑亚低温组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分别于伤后 30min开始对全脑亚低温组进行全脑降温 ,对局灶亚低温组进行 2 5℃水脑局灶降温 ,而对假脑外伤组及脑外伤模型组不降温 ,各组在相应时相点断头处死 ,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 ,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Na 、K 含量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 1β和TNF α活性含量。结果 在含水量方面 :局灶亚低温 (2 5℃ )组比脑外伤模型组低 (P <0 .0 5 ) ;全脑亚低温组比脑外伤模型组高(P <0 .0 5 )。在离子含量方面 :Na 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K 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变化基本上相反。在IL 1β和TNF α含量方面 :局灶亚低温 (2 5℃ )组比脑外伤模型组低 ,全脑亚低温组比脑外伤模型组高 (P <0 .0 5 )。结论 局灶亚低温 (2 5℃ )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 ;全脑亚低温治疗加重脑水肿 ;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IL 1β、TNF α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36.
重型颅脑外伤局灶低温与全身低温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局灶低温治疗与全身低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 ,探讨何者疗效更佳。方法 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改良模型 ,设定假颅脑外伤模型组、颅脑外伤模型组、全身低温组及局灶低温组 (使用 2 5℃水降温 )。取伤灶处及其相邻区脑组织分别检测其水、Na 、K 含量。同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局灶低温组神经元损伤数显著少于颅脑外伤模型组、全身低温组 (P <0 .0 1) ;局灶低温组水、Na 含量明显低于颅脑外伤模型组及全身低温组 (P<0 .0 5 ) ,K 含量明显高于颅脑外伤模型组及全身低温组(P <0 .0 1)。结论 与全身低温疗法相比较局灶低温疗法 (使用 2 5℃水降温 )在减轻脑水肿、减少神经元损伤等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62例64个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4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33例成功夹闭瘤颈(其中2例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内血肿在清除血肿后急性脑膨出未能显露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31例术后两周复查血管造影,动脉瘤完全夹闭83.9%(26/31)。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70.0%(21/30);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38.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在颅底血管疾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3例使用覆膜支架治疗颅底血管病变的病例,其中颈内动脉瘤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4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结果 成功释放支架覆盖病变12例;TCCF血管迂曲支架无法到达病变1例,改用可脱弹簧圈栓塞瘘口。释放支架后病变即刻消失10例,TCCF加用Onyx胶栓塞残余瘘口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残留内漏1例。放置支架的12例随访6~48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栓栓塞;术后3~12个月,DSA和(或)CTA复查4例,其中残留的内瘘消失1例,靶血管重塑无狭窄2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底复杂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远期效果尚需长期大样本的观察。  相似文献   
39.
重型颅脑外伤局灶低温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重型颅脑外伤局灶低温治疗的方法 ,初步探讨其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 ,设定假颅脑外伤模型组、颅脑外伤模型组及局灶低温组 (使用 2 5℃水降温 )。取损伤相邻区脑组织分别检测其水、Na+ 、K+ 、Ca2 + 含量。同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颅脑外伤模型组与局灶低温组神经元损伤数明显多于假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 ,但局灶低温组神经元损伤数显著少于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颅脑外伤模型组与局灶低温组水、Na+ 含量均较假颅脑外伤模型组显著增加 (P<0 .0 1) ,但局灶低温组水、Na+ 含量明显低于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K+ 含量的变化呈现与水含量的变化相反的趋势。Ca2 + 含量的变化与水含量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建立了一种重型颅脑外伤新型低温治疗方法 ,这种局灶低温治疗方法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38例复发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复发的因素及再治疗的选择问题.方法 对38例复发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再次手术,γ-刀治疗4例,PRL腺瘤药物治疗2例,未治疗PRL腺瘤1例.结果 31例再次手术中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药物治疗PRL腺瘤2例中PRL下降至正常,肿瘤缩小;γ-刀治疗4例中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大小无变化;未治疗的PRL腺瘤1例,6年复查CT/MRI大小无变化,PRL检测在稍高水平,仍在观察中.结论 手术治疗是复发垂体腺瘤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复发垂体腺瘤的辅助疗法,它能减小腺瘤的体积使激素水平恢复;放疗可使肿瘤组织坏死、体积缩小、激素水平下降.对再次手术不能全切除者,应对视神经、视交叉周围的肿瘤尽量切除,视神经与肿瘤的距离应>5 mm,以便提高放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