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9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69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578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1579篇
内科学   758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4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271篇
综合类   3646篇
预防医学   783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088篇
  23篇
中国医学   421篇
肿瘤学   58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630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931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970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且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易误诊为良性,目前遗传学改变尚不明确。作者选取19例既往诊断为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或具有黏液样特征的平滑肌肉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该系列肿瘤均进行RNA测序,并通过免疫组化标记BCOR、PLAG1和ALK(D5F3)和FISH检测PLAG1、BCOR、BCORL1、HMGA2和ALK基因,排除4例伴BCOR和ALK重排的黏液样肿瘤。剩余15例确诊为黏液样平滑肌肉瘤。患者中位年龄为50岁,其中8例FIGO分期分别为I期(3例)、II期(2例)、Ⅲ(2例)和Ⅳ(1例);另7例分期情况不明。肿瘤直径为10~24 cm,所有病例肿瘤基质均呈黏液样,其中2例伴嗜酸性。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形,细胞核伴轻至重度异型,核分裂数<1~14个/10 HPF。6例(40%)伴肿瘤坏死。7例免疫组化弥漫表达PLAG1,其中4例(27%)测序检测有新型TRPS1-PLAG1或RAD51B-PLAG1基因融合,且经FISH证实存在PLAG1重排;而有无PLAG1基因融合患者,其组织学特征上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32.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学术交流也带来了新的技术。为了便于神经外科同行能直观、可视地进行交流,欢迎各位作者将自己文章中的影像做成动态单一影像或融合影像,将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手术操作录相截取关键精彩片段以动态录相的形式提供给编辑部,我们会将您的宝贵动态资料以“二维码”的形式发表嵌于文章内,读者在阅读论文时,可利用手机的“二维码”功能阅读文中的动态影像和手术操作过程。这样可增加同行交流的直观可视性,增加论文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单纯减压与联合融合手术对于治疗两节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减压治疗,观察组使用减压联合融合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不同组间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减压联合融合手术较单纯减压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两节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英语专业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的设置与优化已成为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为例,通过收集十所不同类型、层次的医学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析比较其ESP课程设置质与量的差异,了解其课程整合融合现状,找出相关问题与对策,从而指导医学院校及其他高等院校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5.
转化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真实的人生经验、自主意识的能动作用、成人意识的觉醒、批判性反思以及有机的完整的人等。本文从转化学习理论的视角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出教师应科学管理自身的教育经验,建立完整的主体学习者身份,促进自身成人意识的觉醒,保护自己完整的“机体”,合理运用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36.
药理学是一门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药理学实验课在药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肃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毕业后从事科研或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在药理学实验授课中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提升授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挖掘蕴含于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考核模式和做好评教工作的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在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上的实施途径,旨在将药理学实验课建设成既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又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好课。  相似文献   
37.
<正>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11月6日至11月9日在天津宾馆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承办。大会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国际病理生理学会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韩启德院士担任。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将审议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章程修改报告,进行  相似文献   
38.
BCR-ABL融合基因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CML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有重要作用。费城阳性(Ph+)染色体细胞或BCR-ABL融合基因数量的变化是评估CML的重要手段,临床常用检测方法有常规染色体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荧光定量PCR。常规染色体检测用于CML初始治疗获得完全细胞学缓解(CCyR)的评价;FISH较常规染色体检测更敏感且能可视化观测Ph+染色体细胞;荧光定量PCR更加利于CML微小残留病监测。这些技术方法正在不断满足辅助诊断CML的临床要求及进一步提升CML疗效监测和微小残留病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9.
<正>当今医学的"生物-医学-社会"模式与医学教育学科界限之间的矛盾在中医药大学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现有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形态学各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无交叉融合,所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便会在分属于不同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学科中彷徨、困惑找不到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进行适当的学科融合,找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 ,这一点在形态  相似文献   
40.
文题释义: 寰枢椎脱位:可分为可复性、难复性和不可复性脱位3种类型,其可导致C1/2水平脊髓压迫而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临床上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与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不同,其直接固定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骨面上,是一种新型融合器,此融合器可配合广泛使用的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置入简便,增加植骨与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骨面的接触应力,促进骨性融合。 背景:寰枢椎融合器一直以侧块关节融合器为研究热点,但其置入操作风险过大,目前临床上一直缺乏可广泛应用的寰枢椎融合器。 目的:探究成人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CT影像解剖学可行性并给出初步设计。 方法:对100例成人(男50例,女50例)寰枢椎CT三维成像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寰椎后弓厚度、枢椎单侧椎板长度、枢椎椎板厚度、寰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分析寰枢椎后方部分结构的CT测量数据并设计寰枢椎板间融合器。 结果与结论:①男、女性的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分别为(23.41±1.48) mm和(22.23±1.25) mm,寰椎后弓厚度分别为(6.00±0.96) mm和(5.28±0.78) mm,枢椎单侧椎板长度分别为(18.54±2.23 )mm和(17.31±0.91) mm,枢椎椎板厚度分别为(5.12±1.31) mm和(4.98±1.26) mm,寰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分别为(32.63±2.76) mm和(31.39±4.04) mm;②不同性别的双侧测量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男性的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寰椎后弓厚度、枢椎单侧椎板长度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男性与女性的枢椎椎板厚度、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寰枢椎后方部分结构的CT测量结果提示寰枢椎板间融合器是可行的;④寰枢椎板间融合器初步设计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⑤提示寰枢椎板间融合器具有应用可行性,可用于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过程中,提升寰枢椎间的植骨融合率。 ORCID: 0000-0002-2101-1900(邹小宝)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