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 观察CD147-shRNA重组质粒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MMP-9和AF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前期合成并筛选的CD147-shRNA重组质粒pBS/U6/CD147-shRNA3转染至HepG2细胞中,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epG2细胞MMP-9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 HepG2细胞在转染了0....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核桃楸树皮乙酸乙酯提取物(HYT)对原位移植荷胃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阐明HYT抗胃癌作用机理,为研发低毒高效的抗胃癌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HYT灌胃的原位移植荷胃癌小鼠研究模型,分为HYF高剂量组(60 mg·kg-1)、HYF低剂量组(40 mg·kg-1)、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TP 17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肿物位于胰头、胰颈部7例,胰体尾部10例,直径1.5~9.0 cm,平均4.8 cm。超声显示肿物多为低回声光团,内呈混杂回声,有明显包膜。CT平扫多为囊实混杂密度,动脉期实性部分呈现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实性部分及壁结构强化逐渐增强,囊性部分无强化。MRI扫描T1WI、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伴钙化5例,界限不清3例,胰胆管扩张2例。术前准确诊断15例,误诊为胰腺癌1例,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物切除10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体尾切除3例,行胰尾联合脾切除2例。10例得到随访9~36个月,均未复发及转移。结论 影像学对SPTP的诊断及恶性程度的评估均有一定意义,结合临床特点,多可达到准确的术前诊断及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肘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时机。方法: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我院收集肘部骨折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3~63(43.54±7.75)岁。B组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4~67(46.13±6.21)岁。A组术后即开始有步骤的功能锻炼;B组于术后3周末开始门诊康复科功能锻炼。2组最后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包括肘关节活动度),以及安全性评定(X线复查包括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异位骨化等方面)。结果:术后6个月Mayo评分A组(91.00±7.81分)优于B组(76.83±10.71分)(t=5.86,P<0.05)。其中肘关节屈伸活动度,A组(102.41±9.15)°优于B组(83.57±6.21)°(P<0.05)。两组经每次X线复查除A组中有1例关节外未行固定的撕脱的骨块位置有微小变化外,其余未发现内固定松脱、骨折移位、异位骨化等现象;提示A组功能锻炼整个过程是安全的。结论:肘部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安全的,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15-42岁,平均年龄29岁.患者血糖正常,无外伤和胰腺炎病史.肿瘤位于胰头3例,位于胰颈3例,位于胰体、尾7例.肿瘤直径3~9 cm不等.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均未发现腹腔或肝脏转移.其中肿物位于胰头部的2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位于胰、体尾部的4例行常规开腹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1例行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其余5例行完整肿物切除术.术后均未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随访时间从2个月到60个月不等,未发现复发、转移,无死亡.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诊断困难.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其恶性度很低.很少发生周围浸润和远处转移.治疗首选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最大可能保留患者脏器功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6.
通过国人内侧髌股韧带形态学的观察并测定纤维束应变,为临床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提供生物力学参考。观察10例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内侧髌股韧带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紧张-松弛模式,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分别测量在髌骨外推实验下屈膝0°、30°、60°、90°和120°等5个角度时纤维束应变。结果表明,内侧髌股韧带在膝关节屈曲过程中呈交替紧张-松弛。在髌骨外推实验条件下,同一纤维束在不同角度之间应变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内侧髌股韧带力学行为特点,为临床重建提供生物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37.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广泛开展和患者对于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微创THA应运而生。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THA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假体安装参数、不同头颈直径比和颈干角对假体撞击和髋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分析髋臼杯位相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优化组合。方法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模型,将同时满足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内旋≥30°、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日常生活活动范围普通标准,而将屈曲≥120°、屈曲90°内旋≥45°、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严格标准,头颈比变化范围为2.00~2.92,股骨假体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30°,髋臼假体外展角变化范围为10°~60°,髋臼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70°,颈干角设定为130°和135°;计算满足上述两种活动范围,臼杯外展角每变化5°,相应的髋臼假体前倾角安装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头颈比>2.37时,安全范围面积增大明显;严格标准条件下的安全范围比普通标准的小。颈干角130°,普通标准和严格标准活动度下,髋臼杯前倾角(Y)与股骨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1=-0.8164X1+41.914,Y2=-0.8028X2+47.094;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IAmin)和头颈比(HNR)的关系分别为IAmin’1=168.13HNR1-2.504,IAmin’2=213.79HNR2-2.272;当颈干角从135°移向130°,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面积也有所减小。结论髋臼杯位相安全范围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增大;头颈比>2.37是比较合适的。髋关节活动范围要求越高,臼杯位相安全范围就越小,但可以通过增大头颈比来纠正。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变小;杯前倾角与股骨前倾角呈负相关。颈前倾角的增大和颈干角的变小均使得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杯外展角随着颈干角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39.
综合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预防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收集肘部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患者60例,分为2组。一组30例应用综合疗法,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3~63岁,平均(43.53±7.74)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尺骨冠状突骨折8例,内外肱骨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3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3例,鹰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8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6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另一组30例按以往程序治疗,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4~67岁,平均(46.13±6.22)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冠状突骨折7例,内外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2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5例,髁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8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两组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包括肘关节活动度),以及安全性评定(X线复查包括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异位骨化等方面)。随机选取2002年至2006年30例肘部骨折经手术内固定的病例作为历史对照,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2岁,平均(47.17±7.83)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冠状突骨折7例,内外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6例,冠状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9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这组回顾性进行术后6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以往程序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Mayo评分综合疗法组的(91.00±7.81)分,优于以往程序组的(76.83±10.71)分和历史对照组的(73.17±11.99)分(F=24.98,P〈0.05)。其中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综合疗法组的(102.40±9.16)°,优于以往程序组的(83.57±6.21)°(t=9.325,P〈0.05)。综合疗法组经每次X线复查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松脱、明显的骨折移位、异位骨化等现象。以往程序组Mayo评分(76.83±10.71)分与历史对照组的(73.17±11.99)分无明显差异(LSD两两比较,P=0.172〉0.05)。结论:综合疗法分阶段不同治疗方法组合由不同主体实施来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17例(17髋)髋关节疾患,男7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1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11例阳性,6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8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15例血沉增快,15例C反应蛋白增高;17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9.3±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平均(84.4±10.3)分(t=15.86,P0.01)。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