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2.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包括两种宿主和一个自由牛存的卵期,其传播动力学取决于细粒棘球绦虫、两种宿主、生态环境等三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潜能、聚集性,宿主的免疫激活能力,虫卵的散播、分布、活力,环境温度、湿度、地理景观,肉类检疫、死亡动物及其内脏处理、犬驱虫和流浪宿主处理,人群生活卫生习惯和生产方式等.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传播动态的影响,对制定和评价防治措施至关重要.该文重点就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因素、两种宿主、生态环境和防治手段埘其传播动力学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3.
为掌握全国棘球蚴病防治进展,总结防治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对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370个棘球蚴病流行县(市、区、旗) 29 926个流行村。2022年全国流行县(市、区、旗)现有棘球蚴病患者25 227例,平均患病率为58.35/10万(25 227/43 232 609)。细粒棘球蚴病15 554例,多房棘球蚴病8 169例,混合感染255例,未分型1 249例。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1 270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991例,多房棘球蚴病89例,混合感染5例,未分型185例;<12岁人群102例,≥12岁人群1 168例。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省(自治区)共开展人群腹部超声筛查3 576 121人次,其中,<12岁人群筛查751 440人次,≥12岁人群筛查2 824 681人次;血清学检测超声筛查疑似人员17 404人次。2022年370个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筛查患病率为0.02%(60/287 437),其中新发现患者占患者数的40.00%(24/60)。Ⅰ、Ⅱ类流行县(市、区、旗)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人群包虫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当地包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 2013年全县人群筛查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查出包虫病患者161例,其中泡型患者2例,推算全县包虫病患病率380.11/10万,囊型包虫病患病率375.39/10万,泡型包虫病患病率4.72/10万。10岁以下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为2.48% (4/161),10~20岁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为9.94%(16/161)。随着年龄增长,当地居民患包虫病的风险增加,40~50岁达到最高(OR=2.5325);牧民患病风险比农民高2.626倍,私宰牲畜比未私宰牲畜居民患病风险高3.245倍;牧业乡加依勒玛乡的居民患病风险比农业乡的居民患病风险高2.352倍。结论 随着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推进,10岁以下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明显下降,但当地患病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包虫病流行现状,为评价现有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额敏县2007-2013年包虫病防治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人群筛查169 348人次,查出包虫病患者773例,其中泡型包虫病患者4例,推算额敏县包虫病患病率为0.45%。共检测6~12岁儿童血清样本12 510份,其中阳性样本339份,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由2008年的7.14%下降为2013年的0.40%,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2=200.5,P0.001)。共检测犬粪样本11 767份,其中阳性样本216份,犬粪抗原阳性率由2008年的4.34%下降为2013年的0.63%,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2=68.83,P0.001)。共检查羊17 215只,其中患病390只, 中间宿主羊的患病率由2007年的6.56%下降到2013年的2.02%,呈总体下降趋势(趋势2=59.79, P0.001)。结论 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当地终末宿主犬的棘球绦虫感染率,进而降低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和中间宿主羊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6.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 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文献的特征、质量、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方法 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采集相关信息。结果 14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有29种中药、47种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案,仅2篇高质量文献,其余为低质量文献。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文献数量虽多,但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疗程为3个月时相对危险度(RR)为2.03,95%可信区间(CI)为(0.85,4.84)。6个月时RR为1.89,95%CI为(1.00,3.56),联合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程为12个月时RR为2.16,95%CI为(1.30,3.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疗程的延长,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转阴率的疗效有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消栓降脂丸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以复方丹参片对照。方法用SAS统计软件把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消栓降脂丸预防给药14 d,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浸泡建造急性血淤模型,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指标。结果消栓降脂丸能明显降低急性血淤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改善某些指标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组,各组之间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结论消栓降脂丸有明显的改善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对冠心病及其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