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研究损毁嗅球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制作AD及损毁嗅球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结果:AD模型组及AD造模后嗅球损毁组大鼠2、4、8周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D造模后嗅球损毁组大鼠2、4、8周与AD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嗅球损毁模型组大鼠2、4、8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损毁嗅球能够降低正常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但尚不能达到痴呆程度;大鼠AD造模后损毁嗅球与单纯造AD模型比较,其学习记忆功能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2.
目的:设计一种颈椎病辅助诊疗系统,为广大基层颈椎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牵引治疗。方法:基于研制的量化定位角度牵引计算理论公式,采用成熟的Delphi语言设计上位机系统,采用汇编语言设计下位机系统,数据库设计使用SQL Server 2005。结果:设计了一个应用面广、治疗安全有效的颈椎病辅助诊疗系统。结论: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克服因操作者能力不足而致使现有医用颈椎牵引器械在基层推广所面临的困难,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嗅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嗅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予嗅三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嗅觉功能检查、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后HDS、MMSE评分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浓度,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测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观测组的MMSE、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Hcy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 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 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用ELISA法捡测血浆中载脂蛋白E(ApoE)的浓度,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测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53.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测组和对照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自身对照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测组治疗后的MMSE、ADL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血浆ApoE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Apo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ApoE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6.
游楚楚  杨晓航  杨发福  高勇 《海峡药学》2010,22(10):217-218
以廉价的3,5-二甲基苯甲酸工业品为原料,经过溴化、叠氮化和还原三步反应合成3,5-二氨甲基苯甲酸。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后处理简便、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7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用药6个月后观察疗效和骨密度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骨密度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22.1,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保肝护脑针法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肝护脑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组、保肝护脑针法组,每组10只。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脑缺血大鼠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缺血2 h(电针治疗前)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针刺对照组相比,保肝护脑针法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更为显著(P<0.05)。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MDA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血清ALT、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对照组相比,保肝护脑针法组血清ALT、SOD、MDA各项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保肝护脑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头穴针刺更为显著,其治疗机理与抗氧应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松果体褪黑素含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嗅三针组。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嗅神经切断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及松果体褪黑素的含量。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V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也明显短于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P<0.01);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与VD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松果体褪黑素含量比较,V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嗅三针组高于VD模型组(P<0.05),嗅三针组也高于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P<0.05);VD模型组与V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松果体褪黑素的含量,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0.
大复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根平  杨晓航  孙燕 《陕西中医》2008,29(4):496-497
历代医家对运用大复方在临床治疗疑难杂症有一定的认识,收效良好 .笔者多年来运用大复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收效满意,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