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组分及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血管直径狭窄50%~70%的病例,化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狭窄部位进行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记录斑块组分(如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易损斑块)及结构(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外弹力膜面积)的变化。所有病人给予瑞舒伐他汀10~20 mg。根据LDLC水平分组,强化达标组42例(LDLC≤1.8 mmol/L),对照组41例(LDLC 1.9~2.6 mmol/L)。服用瑞舒伐他汀1年,完成试验80人,重新做CAG及VH-IVU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脂质斑块成分减少,易损斑块减少,强化达标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纤维斑块及纤维混合斑块均增多,强化达标组较对照组增多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斑块负荷均明显下降(45%±6%比62%±7%,P0.05;49%±6%比61%±7%,P0.05),强化达标组较对照组斑块负荷下降更明显(45%±6%比49%±6%,P0.05)。两组治疗后最小管腔面积增加,强化达标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略有减少,正重构减轻。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减少临界病变斑块的脂质成分,稳定斑块,减轻斑块负荷。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 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6例胃MAL Toma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分析其在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特征表现。结果:胃MAL Toma以低度恶性多见,有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结论:正确诊断胃MAL Toma,对估计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对13例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患者进行尸检,对脑底主要动脉及动脉瘤作HE、网状纤维、弹力纤维、VG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发现动脉瘤壁网状纤维明显减少或缺乏,脑底主要动脉中膜网状纤维明显减少,尤以中膜外层为着,有的甚至缺乏网状纤维,这种改变与动脉瘤壁相似,而对照组脑底主要动脉网状纤维均匀分布于动脉中膜,提示脑底主要动脉网状纤维减少或缺乏是动脉瘤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从1974年到1984年,治疗了8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年龄13到32岁。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病人偶有病区轻度疼痛或肿胀。常常因X线检查或病理骨折而被偶然发现,病灶常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多见于胫骨、股骨、腓骨。X线检查示为偏心性,圆形,或椭圆形或多囊形骨缺损,骨皮质扩张,无骨膜反应。肉眼见灰白色韧性组织中有散在黄褐色纤维灶,镜下可见肿瘤由梭形结缔组织细胞纤维束构成,呈旋涡状排列,在一些区域内可见有多核巨细胞和泡沫状细胞。全部病例行病灶刮除加植骨手术治疗。随诊4个月到8年,病灶愈合无复发。  相似文献   
35.
猝死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院和兄弟单位经病理证实的22例病毒性心肌炎猝死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对猝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资料来源和方法来自1970年4月至1982年1月,我院和兄弟单位经尸检诊断为急性心肌炎的22例猝死资料。其急性心肌炎的病理改变为  相似文献   
36.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住院号60。因胸闷气短伴轻咳40余天,近八天加重于1980年2月23日入院。40余天前,自觉流鼻涕,全身痛。继之有不规则低热37℃~38℃约20余天,伴有胸闷、气短、干咳,胸透为右中肺炎。于发病后半月住院,经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8天上述症状加重,再次住院。既往无特殊。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呈慢性病容,唇无紫绀,袭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趾。胸透:右中下部片絮状阴影两肋角充填。化验:白细胞5800,血沉正常,痰未找到结核菌及癌细胞。诊断:有肺炎,肺结核待除外。住院经过:以抗感染兼抗结核治疗。胸闷气短逐渐加重,尤以活动后呼吸困难更为明显,口唇也逐渐出现紫绀,20天后又发烧,肺内迅速出现多量中小水泡音,夹有喘鸣音,并用氢考七天后热退,但胸闷气短  相似文献   
37.
病历摘要住院号13689,男性,30岁。因发冷,发热伴心窝部疼痛40多天,于1972年4月7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于4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发热、多汗。体温38℃以上,呈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发热前发冷,无寒战,伴有心窝部及双肩部隐痛,偶有胸痛。病后食欲不振,不吐。曾按“胆系感染”治疗,先后肌注青、链霉素,静滴氯毒素,治疗1个月,病情逐渐加重,乃转诊来院。  相似文献   
38.
肺内炎性假瘤较为少见。近年来已引起注意。鉴于病变易与肺内真性肿瘤相混淆,现将我院所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以供参考。例1:连x,男,17岁,住院号:66049。固咳痰带血半月余,经X线胸透,发现左肺中野有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诊断为肺内良性肿瘤。入院时体查无阳性发现。X线胸部拍片(723号)示左肺肺门附近有5.5×6厘米的略圆形阴影,边缘清楚,余肺清晰。左支气管断层摄影见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6例胃MALToma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分析其在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特征性表现.结果胃MALToma以低度恶性多见,有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结论正确诊断胃MALToma,对估计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肾细胞癌CD44V6、nm23—H1、PCNA、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组织中CD44V6、nm23-H1、PCNA和bcl-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肾细胞癌细胞中上述4项蛋白达的变化。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CD44V6、nm23-H1、PCNA和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23.3%、50.0%、66.7%和36.75。CD44V6、PCNA的高表达与肾细胞癌的脉管浸润密切相关。CD44V6的高表达还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nm23-H1、bcl-2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脉管浸细胞、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分级无关,结论CD44V6、PCNA高表达是判断肾细胞癌生物学行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