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32.
自1971年Machemer 创制玻璃状体注吸切割器Vitreous Infusion—SuctionCutter(VISC)用于玻璃体手术为玻璃体手术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使其玻璃体手术变得更容易,更安全,其适用范围也大大增加。我院于1981~1987年采用我院自行设计制造的、NⅠ—Ⅱ、NⅠ—Ⅲ型VISC 为67例玻璃体混浊病例进行了手术,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67例,男性58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5岁。发病时间最短19天,最长14年。玻璃体混浊原因,各种外伤所致  相似文献   
33.
我院于1981~1987年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 NI-Ⅱ、NI-Ⅲ型玻璃体注吸切割器(VISC)为67例玻璃体混浊病例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一般情况本组67例,男58例,女9例;年龄为14~65岁;发病时间为19天~14年。玻璃体混浊原因,以各种外伤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引起者居多,详见表1。  相似文献   
34.
结膜吸吮线虫亦称华裔吸吮线虫 ,是一种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的线虫 ,但同时也寄生于人眼部 ,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 (laziasis)。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最早发现于我国北京(Stuckey ,1917) ,嗣后国内外陆续有报道。现将近期我院门诊遇到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35.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激光治疗的时机和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114例患儿120只眼的疗效.方法:当术后出现后囊混浊时应尽早采用激光治疗.在有知觉状态下,争取患儿最大限度地配合.术前用短效弱散瞳药适度扩瞳,并在中心部激穿1个直径为4mm左右的透明孔,以满足通过眼内的光线.从低能量开始(0.4MJ),视个体反应递增,每次治疗总量为20~30MJ.结果:120只眼视力均恢复至发生后囊混浊前的最佳水平,矫正视力0.1~0.4者58只眼,0.5~0.8者54只眼,1.0者8只眼.90%的患儿一次激射成功.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未发现人工晶体明显损伤.结论:激光可有效切割混浊的后囊膜,提高患眼视功能,再辅以弱视治疗,对患儿的视功能重建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结合临床探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PDR)B型超声的声像特征。方法:对490例PDR患者566只眼行超声检查,观察各种病理改变的位置、形态、程度、范围和活动度等,并作出判断。结果:超声检查既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又可连续动态观察,并能清楚显示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对PDR各种病理改变如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后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机化和视网膜前膜的诊断符合率达94%。结论:B型超声检查可用于PDR随访,判断临床手术时机和提示手术方法,是临床上用于判断PDR眼内改变术前检查的有效手段,为眼科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7.
耻阴虱在临床并非罕见,但寄生于人眼睫毛者却不多见。1947年,日本眼科医师丸尾首次报道阴虱寄生于成人睫毛上,20世纪70年代有报道寄生于儿童睫毛上。现将我科近来诊治的1例儿童睫毛耻阴虱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吴勇  张丽京 《眼科》2004,13(1):59-62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恶化的主要原因。自激光应用于眼科以来,根据资料和研究表明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可以稳定和提高患者的视力。本文就DME的病因分型、激光治疗的原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关问题和合理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报道1个涉及5代17例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大家系,并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 方法:对家系中8例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后明确临床表型,并提取所有血样的基因组DNA.首先对已报道的中国ADCC家系致病位点(9个基因的16个突变位点)进行DNA测序,然后根据已报道的17个ADCC候选基因和13个染色体区域,选取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应用LINKAGE软件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8例患者均为先天性核性白内障.直接DNA测序未发现有已报道的中国家系基因突变.所选取的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与该家系致病基因均不连锁. 结论:该ADCC家系致病基因不在已报道的17个ADCC候选基因和13个染色体区域,该家系中可能存在一个新的ADCC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应用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阻塞12例,治疗前后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对照观察。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13眼),4只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9只眼行区域性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3次,2例复查后行补充光凝。治疗后荧光素造影对照观察结果:9眼区域性光凝术后,荧光素造影见藻注区光凝斑规则,色素上皮轻度萎缩,无灌注区边缘未见荧光素渗漏。广泛视网膜光凝4眼,2眼后极部新生血管萎缩,无荧光素渗漏,组织水肿消退,黄斑囊样水肿减轻;2眼新生血管缩小,尚有少许渗漏,后经补充光凝。无一例新生血管增多,无灌注区扩大或渗漏加重。结论:激光治疗虽不能明确提高中心视力,但能促进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防止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保护当前的有效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