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2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31.
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不仅要抗凝治疗,而且在前2~4天要严格的卧床休息,目的是减少肺栓塞(PE)的发生率。然而,这一理论尚未被证实。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55岁,因间断心慌、气短2年,加重3 d入院.既往有关节游走性疼痛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病史,无间歇性跛行病史;无家族史,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33.
特发性左束支阻滞样室性心动过速(LBBB—VT)通常认为是右室流出道或主动脉根部起源,这两个区域均源于胚胎流出道。该研究表明具有类似解剖结构的肺动脉干同样可能为LBBB—VT的发源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及规律.方法 10只小型约克猪,按照常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方法,使用0.014英寸的BWM导丝进入左前降支(LAD)远端.使用over-the-wire(OTW)球囊沿导丝进入血管,到达距导丝远端1 cm处.采用球囊堵闭造成心脏I/B模型,血管堵闭和再灌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导丝外端和临时起搏测试仪相连,分别检测LAD堵闭前以及堵闭后5、10、20、30、40 min及再灌注5、10、20、30、60、90、120 min的起搏阈值和阻抗.结果 基础起搏阈值为(0.71±0.24)V.与缺血前相比,缺血早期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缺血30 min时,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增加,直到40 min时,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增至(1.99±1.36)V,几乎达缺血前3倍.再灌注后5 min后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回落至(1.06±0.46)V,直至再灌注末均保持相同趋势.缺血前、缺血中和再灌注末阻抗在912 Q与1133 Q之间波动,但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较长时间急性缺血可导致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增高,但即使发生心肌坏死后,增高的阈值仍在可起搏范围内.再灌注可使增高的起搏阈值明显回落;但和缺血前相比,仍有增高趋势.在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冠状动脉内起搏阻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5.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吡格雷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但个体之间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各不相同,部分病人对氯吡格雷反应较差甚至无反应。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西地那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地那非是5′磷酸二酯酶的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5′磷酸二酯酶,进而增加了环磷鸟苷的浓度,而达到扩张肺血管的作用。西地那非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后 ,QT离散度 (QTd)、心率变异性 (HRV)及心室晚电位 (VLP)的变化 ,从而估计PCI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入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 6 0例 ,其中心绞痛组 39例和心肌梗死组 2 1例。在术前第 3天及术后第3天和术后 1个月分别测QTd、HRV和VLP。所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 10 .0软件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前 [(4 0 .4 6± 14 .85 )ms]和术后 [(2 8.96± 11.4 2 )、(2 7.85± 9.6 6 )ms]的QT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术后第 3天和术后 1个月的QT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HRV和VLP :PCI术前第 3天[(7.5 3± 7.0 5 )、2 1.6 7% ]、术后第 3天 [(8.2 5± 7.0 3)、2 3.33% ]和术后 1个月 [(7.81± 7.5 2 )、18.33%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成功的PCI使缺血的心肌重新获得充足的血供 ,QTd缩短 ,但PCI对心率变异性和心室晚电位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判断高频超声桡动脉(RA)、尺动脉(UA)及手掌侧支循环的相关性及后两者在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改良和量化SaO2-Allen试验方法,判断受试者手掌侧支循环建立时间。采用高频超声检测受试者RA受压迫前后,RA、UA、RA掌浅支和拇指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207例受试者的手掌侧支循环建立时间:量化SaO2-Allen试验坐位为7.34(Q2.5~Q97.5:4.35~13.22)s,卧位为7.30(Q2.5~Q97.5:3.63~13.22)s,改良Allen试验坐位为3.02(Q2.5~Q97.5:1.17~11.38)s,卧位为2.77(Q2.5~Q97.5:1.28~11.29)s;高频超声检测:以高频超声检测拇指动脉血流消失为异常标准,对量化SaO2和改良Allen试验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Z),量化SaO2-Allen试验AZ=0.52~0.53,改良Allen试验AZ=0.53~0.55。结论:与高频超声检测结果比较,量化SaO2和经典Allen试验诊断准确性较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术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对41例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测定其术前当天、术后1、7 d 的GPⅡb/Ⅲa、tPA、PAI-1。结果:血小板GPⅡb/Ⅲa在术后1 d及术后7 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 tP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术后7 d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心脏起搏降低了血小板活性,升高了PAI-1水平,提示纤溶系统的失衡可能与心脏起搏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0.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方法随机入选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0例,停其他降压药2周,测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眼底、心电图、胸透以了解靶器官受累情况。晨起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一次,共4周,分别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1、2、3、4周血压、心率,第4周复查实验室指标。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例(78.33%),5例(8.34%)及52例(86.67%)。服药2周后血压已有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与用药前相比均有下降,统计学具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4周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26.11±14.40)mmHg及(18.36±9.47)mmHg。心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对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