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目的:调查分析辽西地区汉族城市青少年的体型发育特征与规律,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对辽西地区城市525名14~19岁汉族青少年进行体型特征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测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和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和腓肠肌皮褶10项指标,按照Heath-Carter体型法测试数据,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各年龄组的内因子值、中因子值、外因子值、体脂率和体型分布等,借以评价个体或群体的体型。结果:辽西地区城市汉族青少年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8~3.3~3.5,属中间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4.8~2.9~3.2,属均衡的内胚层体型。女生在内因子值占优势,而中、外因子值男生大于女生,表明女生的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而男生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体型稍显修长。经t检验,各年龄组的男女体型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与国内其他群体的体型比较,可见辽西城市青少年与其他少数民族体型有明显差异。结论:辽西地区城市汉族青少年骨骼、肌肉不甚发达,体脂较多,身体线性度中等,应注意合理饮食并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2.
辽西地区汉族城市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辽西地区汉族城市青少年的体型发育特征与规律,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对辽西地区城市525名14~19岁汉族青少年进行体型特征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测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和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和腓肠肌皮褶lO项指标,按照Heath-Carter体型法测试数据,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各年龄组的内因子值、中因子值.外因子值、体脂率和体型分布等,借以评价个体或群体的体型。结果:辽西地区城市汉族青少年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8~3.3~3.5,属中间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4.8~2.9~3.2,属均衡的内胚层体型。女生在内因子值占优势,而中.外因子值男生大于女生,表明女生的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而男生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体型稍显修长。经t检验,各年龄组的男女体型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与国内其他群体的体型比较,可见辽话城市青少年与其他少数民族体型有明显差异。结论:辽西地区城市汉族青少年骨骼、肌肉不甚发达.体脂较多,身体线性度中等,应注意合理饮食并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3.
目的: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辽西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于2002-09随机选择辽西地区义县七里河乡的汉族农民506人为测量对象。从20岁起,每5岁为1个年龄组,55岁以上为1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按性别分组,每组测量人数不低于30人。由专人负责按Carter和Heath(1990)的规定进行指标测量和计算。10项测量指标分别是身高、体质量、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和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髂前上棘皮褶厚度、腓肠肌皮褶厚度,测试数据按年龄、性别在微机中建立数据库。依次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内因子、中因子、外因子、体型图上的X、Y坐标值、身高体质量比、体型位置均数、两体型点间距离、体脂率和各类体型分布频数等。并与国内外其他群体进行比较。 结果:506人的各项指标均被测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成年男性的体型均值为4.9-3.5-2.3,成年女性的体型均值为6.0-3.1-1.9,均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性体型主要集中在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49.5%),均衡内胚层体型(12.1%),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9.3%);女性体型分布较高是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68.3%),均衡内胚层体型(14.7%),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9.7%)。②体型频数的变化提示辽西农村汉族男性体型分布呈多态性,而女性体型分布较集中。③辽西汉族农民体型的年龄变化:30~34岁和50-54岁年龄组的男性及25岁以后的女性平均体型点分布于平面体型图的弧线之外,提示辽西汉族农民这些年龄组的成人皮下脂肪较厚,体型偏胖。④农村汉族成年体型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内因子值占优势,而中、外因子值男性大于女性,除40-44岁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组均无明显差异。⑤辽西汉族农民体型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辽西汉族农民男性体型与鄂温克族、回族、墨西哥和美国爱斯基摩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与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相接近,女性与回族和墨西哥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与印度和蒙古族相接近。结论:①辽西汉族农民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②女性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③而男性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体型稍显修长,  相似文献   
34.
刘学元  李德华  单伟  姜东 《山东医药》2012,52(4):49-51,122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维甲酸(R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hUCMSCs由天津国家干细胞中心提供。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诱导剂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bFGF组,加入20 ng/mL bFGF;RA组,加入0.5μg/mL RA;RA+bFGF组,加入0.5μg/mL RA和20 ng/mL bFGF。细胞诱导培养后第12 d,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神经元标记物β-TubulinⅢ、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每组随机选择8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阳性表达比例。结果空白对照组和bFGF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均较低,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别。RA组和RA+bFGF组细胞诱导第12 d后,细胞胞质以胞核为中心收缩,部分胞质收缩形成细胞的突起,突起之间有网状连接,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RA+bFGF组的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比RA组显著增高(P<0.01)。实验各组GFAP表达阳性率均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单独使用bFGF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bFGF能显著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35.
正1病案举例患者,女,56岁,2012年9月21日初诊。左利手,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2型糖尿病史10年。患者自述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不合作现象,如穿裤子时左手向上穿,右手向下脱;系腰带时左手向里扣腰带,右手向外拉腰带;拿杯子时左手去拿杯子,右手却去抢杯子。就诊时患者性情  相似文献   
36.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手长、足长与身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人手长、足长与身高的关系。方法 按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了辽宁农村地区977名(男487名,女490名)20~80岁汉族成人的手长、足长和身高,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学处理。按年龄组和性别组计算出各组手长、足长和身高的均值,并提出由手长、足长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 除40~49岁组手长外,各组手长、足长和身高的性别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由手长推算的回归方程中,男性除30~39岁组、女性除20~29岁和30~39岁组外,其他回归方程成立,由足长推算的回归方程均成立(P<0.001)。结论 足长与身高显著相关,通过足长及用回归方程来推测辽宁农村成人身高更具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体脂发育水平及年龄变化特征.方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满族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面颊、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男、女性皮褶厚度值分别在4.01~16.05mm之间和 8.15~28.96mm之间,满族成人躯干部皮下脂肪发育优于四肢,以背部皮下脂肪最厚;随年龄的增长,男性6项皮褶厚度变化不大,女性20岁组最小(腓肠肌皮褶仅次于60岁组),30岁组最大(髂前上棘皮褶40岁组最大),达到高峰后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男、女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值和体脂百分含量均高于男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我国部分人群皮褶厚度比较,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皮下脂肪比较发达,体脂百分含量较高,身体偏胖.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与purmorphamine(2,6,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PM)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双酶消化法提取纯化hUCMSCs,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CD29、CD31、CD34、CD44的表达情况。根据加入不同诱导剂分4组:空白对照组;RA组(加入0.5μg/ml RA);PM组(加入1μg/ml PM);RA+PM组(加入0.5μg/ml RA和1μg/ml PM)。细胞诱导后第20d,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estin、β-tubulin-III、Hb9、ChAT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细胞阳性表达的比例。RA+PM组细胞诱导5、10、15、20、25 d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内Ach的含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高表达,CD31阴性,CD34不表达。空白对照组和PM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β-tubulin-III阳性表达率均很低,两者之间无差别。RA组和RA+PM组的诱导后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且Nestin和β-tubulin-III阳性表达率比其他两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4组中只有RA+PM组细胞诱导后出现Hb9表达阳性,其他各组均无Hb9表达。RA+PM组ChAT高表达,RA组仅少量表达。从第15 d起,RA+PM组细胞可检测到Ach,其含量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论: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单独使用PM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PM能显著促进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复合吗啡与曲马多复合吗啡用于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腰椎间盘摘除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及曲马多组,每组30例。帕瑞昔布组:吗啡20mg、帕瑞昔布80mg、胃复安6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曲马多组:吗啡20mg、曲马多400mg、胃复安6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记录术后4、12、24、48h患者活动与静息疼痛评分、48h内有效PCA按压次数及BP、HR、RR、SpO2变化,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及头晕等情况。结果:帕瑞昔布组患者静息疼痛评分、活动疼痛评分均低于曲马多组(P〈0.05);帕瑞昔布组、曲马多组48h有效PCA按压次数分别为(7.00±4.2)次和(2.13±1.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组和曲马多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分别为10.2%、5.6%、5.7%和23.7%16.2%、4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复合吗啡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好,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施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前镇痛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前10 min(Ⅰ组)、序贯(Ⅱ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5 μg/kg,丙泊酚麻醉诱导1~2 mg/kg静脉注射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麻醉维持:于结肠镜通过脾曲、肝曲时或操作中患者出现疼痛反应(肢体活动)时追加丙泊酚0.5~1 mg/kg.观察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Ⅰ组患者镇痛效果优于Ⅱ组(P<0.01),诱导时丙泊酚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持量Ⅱ组大于Ⅰ组(P<0.01).Ⅱ组患者检查中MAP、HR升高大于Ⅰ组(P<0.05或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也高于Ⅰ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Ⅰ组(均P<0.01).结论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丙泊酚无痛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确切,且丙泊酚用量减少,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