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完全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最好方法。但是,仅有约1/3的肺癌适合于外科治疗,另2/3的肺癌由于伴有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器官而被视为不可手术。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外科理论和技术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使得肺切除合并受侵的左心房、胸主动脉、上腔静脉和肺动脉的整块切除成为可能。这些过去被视为外科禁忌证和无治愈希望的局部晚期肺癌,不但获得肿瘤完全切除、无肿瘤复发转移,而且获得长期生存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吉非替尼(Iressa)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吉非替尼 (Iressa)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 9例经放化疗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进入本研究 ,其中 3例肿瘤局限于胸腔内 ,2 6例已有远处转移。Iressa剂量为 2 5 0mg/次 ,口服 ,每天 1次。全组服药的中位时间为 5个月。 结果 主要的毒副作用是皮疹 ,共有 12例发生皮疹 ,占全组的 41.4%。其它的副作用有腹泻 2例 ,心动过缓 1例 ,转氨酶升高 1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 7例 ,稳定 12例 ,进展 9例。全组有效率为 2 7.5 9%,疾病控制率为 68.97%。中位生存时间为 5 .5个月 ( 1~ 19个月 )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 6.5个月 ,1年生存率为 44 .83 %。结论 Iressa对放化疗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能明显改善症状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 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 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 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均未出现血肌酐值升高.结论 4 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中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4.
背景与目的 现有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信号通路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目前针对EGFR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分子靶向药物.EGFR的不同存在状态(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与TKIs的疗效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的存在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肺癌病人"个体化分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187例NSCLC病例.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EGFR基因的扩增情况,并进一步分析EGFR基因的突变和扩增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ISH结果显示,47.6%(98/187)的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扩增,而EGFR基因的扩增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吸烟状态及是否存在转移无关(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20.3%(38/187)的肺癌患者存在EGFR外显子19、21的突变.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32.3%vs14.4%男性)、腺癌(35.5%vs9.9%非腺癌)、不吸烟(38.2%vs10.1%吸烟)患者中明显高(P<0.05).EGFR基因扩增与基因突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早期肺癌、腺癌及非吸烟的女性患者中,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常同时伴有EGFR基因的扩增.有EGFR基因突变或/和基因扩增的患者生存期均高于无EGFR基因异常者,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易对TKIs治疗有效.结论 EGFR基因突变率在不同的NSCLC患者中不同,其中,在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患者中突变率高;层GFR基因扩增与患者的性别、组织类型、吸烟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BAG-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背景与目的 BAG-1是一个与凋亡相关的多功能基因,现有的研究表明BAG-1的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的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BAG-1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56例肺癌石蜡组织标本中BAG-1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并与其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 ①BAG-1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3.5个月)明显高于BAG-1高表达组(20.5个月)(P<0.005);②BAG-1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4.74%(34/76)5年生存率为26.32%(20/76),分别明显高于BAG-1高表达组[32.5%(26/80);21.25%(17/80)](P<0.05);两组生存曲线之间比较,BAG-1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患者(P=0.045);③分层分析发现在Ⅰ期、鳞癌、不伴有转移的肺癌患者中,BAG-1低表达组患者分别较高表达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G-1可用作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记物,特别是在早期肺癌和鳞癌患者中,BAG-1的高表达可能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6.
Ras信号级联在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Ras通路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MAPK通路,包括胞浆激酶Raf、MEK以及MAPK等.  相似文献   
37.
二十多年前Raf作为一种独特的癌基因被发现,此后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确立了其在Ras-Raf-MEK-ERK经典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地位。Ras-Raf-MEK-ERK通路是参与调节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等生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世界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从植物中开发抗肿瘤药物是国内外抗肿瘤新药开发的一个热点。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槐耳清膏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血管生成相关基因mRNA转录表达的影响及意义,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L9981,应用台盼蓝拒染法做细胞毒性实验,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槐耳清膏组,顺铂化疗组,联合用药组。应用RT-PCR检测四组细胞株用药前后β-catenin、E-cadherin、TIMP-1、CD44V6、MMP-2、endostatin、VEGF mRNA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法检测四组细胞株用药前后体外侵袭力改变。结果①槐耳清膏对L998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槐耳清膏组(1g/L)与顺铂化疗组(顺铂3mg/L)及联合用药组(槐耳清膏0.05g/L+顺铂1.5mg/L)比较抑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②经槐耳清膏处理后,L9981细胞的β-catenin、E-eadherin、TIMP-1、andostatin、MMP-2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而VEGF、CD44V6表达水平下调,其中TIMP-1、endostatin表达水平明显上调,CD44V6表达水平明显下调。③槐耳清膏组、顺铂化疗组、联合用药组细胞株的体外侵袭力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①槐耳清膏在体外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L9981具有生长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②槐耳清膏对L9981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有关。③槐耳清膏联合顺铂有一定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9.
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和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简便易行、经济适用和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是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低剂量螺旋CT和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2 0 0 3年 8月 10~ 1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肺癌大会上 ,有 6 0余篇论文涉及到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 ,分别从胸部X线片、CT、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和肺癌的分子标记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尤其是前几年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RCT)的结果已开始有报道。现就本次大会及最近…  相似文献   
40.
应用153Sm-EDTMP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153钐-乙二胺四甲撑磷酸(^153Sm-EDTMP)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肺癌已有骨转移而未作手术的患者接受了该治疗,其中男82例,女28例,年龄32-76岁;原发癌分别为肺鳞癌28例,肺腺癌27例,小细胞肺癌7例,混合型41例,肺泡癌7例,110例中,单独用^153Sm治疗37例,^153Sm治疗后3天加化疗42例,化疗完成后30天再加^153Sm治疗31例,^153Sm-EDTMP采用两次给药法,其剂量的范围为1111-2660MBq。小细胞肺癌用CCNU,MTX,CTX化疗方案;非小细胞肺癌用MMC,VCR,DDP方案,资料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 单独^153Sm治疗者病灶消失9例,^153Sm加化疗消失12例,化疗后加^153Sm消失9例,单独^153Sm治疗者1年生存率为29.7%(11/37),^153Sm加化疗为40.5%(17/42),化疗后加^153Sm为38.7%(12/31)。结论 用^153Sm-EDTMP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