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与单纯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对瘢痕疙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瘢痕疙瘩患者58例,分为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组(联合治疗组)28例和单纯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组(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局部注射得宝松,每4 周1次,连续3 次,每日外用透明质酸。联合治疗组患者在第1次得宝松注射后皮损周边注射1次A型肉毒素。收集入组病例每次治疗前后参数数据、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和每次治疗前后临床照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次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皮损外观改善更好。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痛痒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但在2和3个月时又逐渐上升;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VAS 值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在2和3个月时V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内,联合治疗组患者皮损厚度逐渐下降,而对照组降低幅度不明显;治疗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痛痒症状及皮损厚度在每次注射2周后出现反跳,而联合治疗组无反跳。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7%,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0%,2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治疗瘢痕疙瘩与单纯得宝松局部注射及透明质酸外用相比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甘草活性成分对白癜风豚鼠模型的治疗作用,阐明其对黑素生成的促进机理,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水提法及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从甘草中提取活性成分,用过氧化氢复制白癜风豚鼠模型,造模成功,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设正常对照组,经过甘草活性成分20、40和80 mg·kg-1 3个剂量治疗后,分别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用药部位大体改变、治疗总有效率、黑素细胞硫酸亚铁 Lillie特殊染色及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组织学改变。结果:肉眼观察,治疗组肤色变浅程度弱于模型组,40和80 mg·kg-1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且总有效率随着治疗剂量增加而增高;组织学观察,40与80 mg·kg-1治疗组豚鼠皮肤表皮基底层、棘层黑色素及毛囊黑色素增多,有黑色素的毛囊数增多,治疗组有黑色素的毛囊数多于模型组(P<0.01);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40与80 mg·kg-1治疗组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且平均灰度值随治疗剂量增大呈现递减趋势,表明40与80 mg·kg-1治疗组HMB45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甘草活性成分可以促进有活性的黑素细胞增生,从而促进黑素的生成,对白癜风豚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提示甘草活性成分可应用于白癜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3.
病人,男,43岁。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并胸闷气促10d。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部无压痛,未触及肿块。右中下肺语颤音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哕音。  相似文献   
34.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层粘蛋白及透明质酸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血清层粘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对慢性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LN和HA浓度,与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肝脏病理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炎血清LN明显高于健康者和急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LN升高幅度较大,是慢性肝炎(CH)患者的1.8倍(P<0.01)。HA以400μg/L为界,LN以150μg/L为界,肝硬变同时升高者占85.2%。CH则为9.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LN就显著升高,电镜观察发现丙型肝炎患者贮脂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多,此种病理现象较CH患者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血清LN和HA对区分肝纤维化与肝硬变有意义  相似文献   
35.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127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我们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127例,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对手指离断伴有皮肤血管缺损,既往放弃再植或行大段缩短指体的方法再植,外形及功能均不满意。2010年10月~2012年5月,我科应用前臂掌侧静脉皮瓣移植桥接进行皮肤血管部分缺损断指再植1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病人,男,43岁。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并胸闷气促10d。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部无压痛,未触及肿块。右中下肺语颤音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哕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采用克氏针阻挡技术、闭合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例中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患者及13例中节指骨基底部掌侧撕脱骨折的患者,采用克氏针阻挡技术、闭合复位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测量患侧及健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复查X射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面平整度。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针道感染、皮肤坏死、疼痛及关节炎等表现。术后1~3个月复查X射线提示骨折端获得骨性愈合、关节面平整。术后6~12个月手指TAM评分结果显示:优11例,良8例,中1例;VAS评分:19例0分,1例2分。结论 采用克氏针阻挡技术、闭合复位固定方法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疗效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先天性主动脉窦瘤(CASV)28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18例(64%)、主动脉瓣脱垂7例(25%)。行窦瘤切除修补术11例,窦瘤切除加室缺修补10例,窦瘤切除加主动脉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替换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结论心脏超声对CASV诊断准确率高。窦瘤破裂对心功能影响迅速而严重且预后较差。故一经确诊,宜尽早手术治疗,以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窦瘤破口直径>1.0 cm者宜用补片修补。缝合或修补窦瘤时进针方向要与主动脉长轴平行,并通过主动脉瓣环及其上缘的主动脉壁,以防止窦瘤复发或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40.
例1,女,17岁。因半年来不明原因出现心悸、胸闷、乏力,伴双下肢水肿、少尿、气促,加重1个月于2004年12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巩膜黄染,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扩大,心率95次/min,律不齐。肝右肋下4横指,脾可触及,腹部有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水肿。入院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示右房、右室增大,心影呈普大型。心电图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轴心右偏,右室大,全导联呈低电压趋势,ST-T改变。心脏彩超示三尖瓣前后瓣位置正常,无增厚,瓣环明显增大,瓣膜几乎无启闭运动,隔瓣位置明显下移,短缩增厚,距二尖瓣前瓣附着点6.0cm,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