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及其药物敏感细胞株COC1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肿瘤耐药性产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COC1和COC1/DDP两组癌细胞间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丢失或扩增.结果:COC1细胞系具有广泛的染色体改变,染色体出现扩增的有1p21-31、2q14-24、3q25-29、8q22-24、12p11-12、19p12q12、20q12-13,出现缺失的染色体有4、13q22-31、18q12-21.COC1/DDP细胞系也有较广泛的染色体改变,出现扩增的有6q21-24、17q21-25、18q21-23,出现缺失的有10q11-22、16q12-22、17p11-12.结论:卵巢癌耐药及亲本细胞中存在着广泛的染色体变异,其中6q、17q、18q、10q、16q、17p中的一些已知或未知基因可能参与COC1/DDP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顺铂、姜黄素、顺铂与姜黄素合用对COC1/DDP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μg/ml顺铂、20μmol/L姜黄素、2.5μg/ml顺铂与20μmol/L姜黄素合用作用于COC1/DDP细胞48h后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浓度在(15-35)μmol/L以内时对COC1/DDP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顺铂的浓度在(1.25-5)μg/ml时加入姜黄素20μmol/L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顺铂2.5μg/ml和姜黄素20μmol/L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最明显;COC1/DDP中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Bcl-2、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Surv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Caspase-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3.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 ,其最佳治疗方法为手术 ,但因其早期诊断困难 ,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 ;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笔者自 2 0 0 0年 1月起用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75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73例病例随机分治疗组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组 )及观察组 (单纯化疗组 )两组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3 4~ 74岁 ,中位年龄 45岁。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明为非小细胞肺癌中晚期。Ⅲ期 46例 ,Ⅳ期 3 7例。治疗方法 观察组 (单纯化疗方…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低浓度医用臭氧对早期犬膝骨关节炎模型滑膜中IL-1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家犬40只,随机数字表分为空气组、10μg/ml臭氧组、20μg/ml臭氧组、30μg/ml臭氧组共4组,每组10只,取左侧正常后肢膝关节10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含量。结果:A组膝关节活动度受限,B,C,D组治疗结束后活动度较造模成功时增加,但C组较B,D组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关节软骨组织中IL-1含量C组比A,B,D组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μg/ml臭氧组能够减轻退行性关节炎软骨退变,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IL-1表达而防治退行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5.
美国肝病学会肝纤维化专题会议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海  吕靖 《肝脏》2007,12(2):138-142
美国肝病学会第3次肝纤维化专题会议于2006年6月举行.本次专题会议传承了肝纤维化领域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6.
目的筛选出扶正化瘀方(FZHY)调控的差异微小RNAs(miRNAs),并对这些差异miRNAs进行生物功能分析,部分揭示FZHY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CCl4皮下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FZHY组;自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共8周。天狼星红染色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应用miRNAs芯片检测各组小鼠肝脏miRNAs表达谱。基于miRNAs表达谱筛选出正常组、FZHY组与模型组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差异miRNAs,即FZHY调控的miRNAs,并以qRT-PCR进行验证。采用Target Scan及PITA数据库对miRNAs靶基因进行预测,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预测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其调控的显著性功能及信号通路。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miRNA差异基因筛选采用随机方差模型的t检验。结果 FZHY可明显降低纤维化肝组织Hyp含量,减轻胶原沉积。miRNAs芯片分析共发现3个FZHY调控的miRNAs,分别为:mmu-miR-322、mmu-miR-342-3p和mmu-miR-296-5p。信号通路分析共得到32条这些miRNAs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其中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黏着斑、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间隙连接、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32项显著性功能,其中三磷酸尿苷(GTP)酶活性调节、细胞连接、凋亡调节、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及小GTP酶活性调节等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结论下调miR-322,miR-342-3p及miR-296-5p表达,从而调节这些miRNAs对应的相关功能,如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凋亡调节及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等可能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是发生在脑梗死后行溶栓或者介入治疗使血流恢复再通,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损伤,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等是其重要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3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研究苦黄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查找苦黄颗粒中5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活性化合物筛选。利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和STITCH数据获取苦黄颗粒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查找NAFLD的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苦黄颗粒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并在Metascape平台进行PPI网络靶点模块分析。利用DAVID平台进行靶点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化合物—靶点网络拓扑分析,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采用高脂饲料复合CCl4制造脂肪肝小鼠模型进行网络药理学部分结果的体内实验验证。结果:经筛选后得到苦黄颗粒治疗NAFLD的核心化合物10个(甘草酚、菜豆蛋白、青蒿素A、儿茶素等),核心靶点14个(CCND1、EGFR、IL1B、MMP2/9、PPARG等)。通路富集分析获得相关通路96条,TNF、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可能为关键通路。苦黄颗粒可显著抑制脂肪肝小鼠肝组织炎症及TNF-α、TLR4、Myd88的表达。结论:初步挖掘苦黄颗粒治疗NAFLD的核心化合物和作用靶点,苦黄可能通过抑制脂肪肝小鼠TNF-α、TLR4、Myd88表达起到抗炎作用,为深入研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颅面形态的影响。方法:测量89对双生子女童的头颅侧位片。采用混合纵向观察法,最终得到有效双生子对数183对(其中同卵110对,异卵73对)。利用双生子法对切牙位置做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纵向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6个切牙位置关系均有显著环境因素作用(P<0.05),角度LI-MP有显著家族遗传因素作用(P<0.05)。结论:单纯的牙位置关系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弱,但遗传对切牙位置的影响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