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3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291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148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220篇
口腔科学   234篇
临床医学   1497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317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科学   920篇
综合类   2353篇
预防医学   594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964篇
  9篇
中国医学   104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改善脑瘫幼鼠运动和认知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清洁级的98只7日新生SD幼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脑瘫幼鼠模型,成功80只,根据相应的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穴位组(穴位注射疗法)和对照组(针灸治疗),每组各40只。对比两组幼鼠的神经学行为检测结果,计算两组幼鼠海马区和血清中NSE的表达情况。结果穴位组幼鼠悬吊实验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斜坡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穴位组幼鼠海马区NS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NS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可修复脑瘫幼鼠受损神经元细胞,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提高脑瘫幼鼠运动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跨上椎固定和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术后6个月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即刻Cobb角、术前Cobb角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手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术后6个月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即刻Cobb角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予以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术后对于脊柱矫正度的维持更佳,固定稳定性更佳,跨伤椎固定复位效果更佳,稳定性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支点反馈控制技术对非对称性紧张性所致痉挛型脑瘫患儿头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接受2次/d的常规康复训练和痉挛机治疗,治疗8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支点反射控制训练,1次/d,30 min/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点反射控制对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头部控制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为脑瘫患者(GMFCS分级为I级)的康复提供最佳的有氧运动方式。方法样本选择:青年脑瘫患者306例,年龄在16~20岁,来自于郑州市脑瘫康复中心、南阳脑瘫康复中心、新乡康复中心等。平均年龄18.2岁。随机分为跑步组(a组)和游泳组(b组),进行为期半年的康复训练。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康复前后的效果。结果 a、b两组康复前后的Barthel指数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的改变更显著(P0.001)。结论该研究结果对16~20岁且GMFCS等级为I级的脑瘫患者康复方式的选择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沟通技巧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瘫康复护理患儿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沟通技巧,对比2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6.97%,对照组为7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ADL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事件,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期间采取沟通技巧,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Ⅰ、Ⅱ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行蛛网膜下腔穿刺,Ⅰ组患者注入0.25%布比卡因轻比重腰麻液2.0 ml,Ⅱ组患者注入0.375%布比卡因轻比重腰麻液2.0 m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给药后1分钟(t1)、5分钟(t2)、15分钟(t3)、20分钟(t4)、30分钟(t5)、l小时(t6)及术毕(t7)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最高痛觉阻滞平面、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完全阻滞的患者比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MAP、HR、Sp O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Ⅰ组患者t3~t6时间点的MAP水平均较t0时间点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t2~t7时间点的MAP水平均较t0时间点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时间点HR、Sp O2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患侧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患者比例及最高痛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Ⅰ组,最高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Ⅰ组,麻醉持续时间、痛觉和运动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Ⅰ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健侧下肢的痛觉和运动功能未出现明显阻滞。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两种不同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均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其中5.0 mg布比卡因单侧腰麻阻滞时间更短、术后患肢运动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11—2014-11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功能治疗仪联合治疗方案,采取CSS(综合痉挛量表)与GMFC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12周、24周后,观察组CSS评分分别为(8.5±0.8)分、(8.3±0.7)分、(8.4±0.8)分,GMFCS评分分别为(59.7±9.5)分、(68.7±10.2)分、(70.9±10.3)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方案,可改善患儿下肢肌群痉挛症状,强化其步行与站立功能,且操作简单,患儿耐受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与钛板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124例前臂骨折患者采取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即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与钛板内固定),随访6~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按照术后临床(功能)恢复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3%、9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这两种方法治疗前臂骨折都能取得好的疗效,它们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小儿脑瘫运动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小儿脑瘫58例,依照疗法不同分成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在该治疗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儿运动治疗。观察评定效果,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前PDI(58.2±6.4)分,MDI(81.1±5.3)分,治疗后分别(85.9±9.4)分、(89.9±9.4)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前PDI(58.4±6.2)分,MDI(81.2±5.1)分,治疗后分别(70.3±7.7)分、(85.1±6.6)分,两组相比,研究组的PDI、MDI评分改善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55%,发育正常率93.10%。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2.76%,发育正常率为72.41%。两组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发育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脑瘫运动治疗效果佳,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0.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01-1502
目的观察对脑瘫患儿监护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名脑瘫患儿监护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监护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脑瘫患儿监护人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监护人(P<0.05),研究组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监护人(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监护人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