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干扰素γ诱导人肝癌细胞表达HLA-E逃避NK细胞杀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诱导人肝癌细胞表达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E,及对NK细胞肿瘤杀伤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终浓度的IFN-γ分别体外持续诱导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72h。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逆转录PCR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HLA-E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各组的NK细胞杀伤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IFN-γ浓度100~1000U/ml)诱导BEL-7402细胞表达HLA-E基因产物(抗原、mRNA和蛋白)明显增多(P〈0.01),细胞表面HLA-E抗原相应增多(P〈0.01)。细胞表达HLA-E基因的强弱与IFN-γ诱导浓度有关。高浓度IFN—γ(500-1000U/ml)诱导细胞HLA-E阳性率、表达强度高于低浓度诱导(100-400U/ml)。最适宜的IFN-γ浓度为500U/ml,高浓度组的NK细胞杀伤率更低(P〈0.01)。结论高浓度IFN-γ(500~1000U/ml)诱导人肝癌细胞HLA-E基因高表达,通过非经典HLA-Ⅰ(HLA-E)途径逃避NK细胞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临术手术分析诊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右上腹剧烈腹痛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诊断对照组138例LC术后出现的32例右上腹剧烈腹痛的可能原因。前瞻性地随机将治疗组186例分为换气引流组73例,换气组45例,引流组68例;然后观察分析各组病人术后剧烈腹痛的发生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剧烈腹痛的发生率为23%,可能的原因分别是腹腔膈下CO2气体酸性刺激9例,肝下积血积液7例,肋软骨受损5例,肠胀气7例,原因不明者4例。换气引流组、换气组、引汉组的术后剧烈腹痛发生率分别是5.8%(4例),13%(6例),10.2%(7例);对照组与各治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剧裂腹痛与膈下CO2酸性刺激、肝下积气积液、肋软骨损伤、肠胀气等因素有明显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手术解除晚期壶腹周围癌致阻塞性黄疸的可行方法。方法 在 11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壶腹周围癌病人的胆总管置入 18号T型管 ,T型管的另一端插入十二指肠约 10cm ,包埋、固定。使T型管在胆总管与十二指肠之间 ,形成一个“架桥式”结构。然后行胃空肠吻合和空肠与空肠的侧侧吻合 ,并与单纯剖腹探查组病人比较。结果 该组病人术后 6个月生存率为 72 .7%(8/ 11) ,9个月生存率为 4 5 .5 % (5 / 11) ,12个月生存率为 9% (1/ 11) ;单纯剖腹探查组病人术后 6个月生存率为 11.1% (1/ 9) ,9个月生存率为 0。结论 该手术方法简单、安全 ,可用于多种原因造成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病人 ,且费用低廉适合于我国国情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25例,交界性病变5例及良性病变3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CD17阳性48例(78%),CD34阳性45例(72.5%),SMA阳性17例(27.8%)以及S100阳性13例(20.5%)。所有良性及交界性病变的患者无术后复发。25例恶性患者中有12例手术后1至5年复发,表现为腹内转移或肝转移。其中8例死于肝转移引起的全身衰竭,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发现肝转移,但至今仍带瘤存活。结论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本病的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合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5.
LC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开腹胆囊切除术 (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评价两种手术的利与弊。方法 前瞻性地随机选择OC 6 3例和LC 116例 ,观察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腔气体吸收时间 ,并分为急诊手术组、择期手术组和肝脏病变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择期手术组间比较时 ,OC与LC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差别特别显著 ;而在急诊手术组和肝硬化、纤维化组间比较时 ,LC与OC组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别不显著 ;但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延长。择期手术时 ,OC和LC术后第 4d的腹腔膈下游离气体吸收率分别为 38%和 72 % ,差别特别显著 ;而急诊手术组间和肝硬化、纤维化组间比较时 ,OC、LC的吸收率分别为 2 4%和 2 9% ,18%和 2 1% ,两组间差别不显著。结论 腹部切口的大小、胆囊急性炎症和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影响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当存在胆囊急性炎症、肝硬化、肝纤维化时 ,腹部切口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力明显减弱 ,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6.
肝损伤特别是近第二肝门肝静脉附近的损伤 ,由于位置较高 ,手术操作困难 ,其死亡率高达 4 0 %~70 % 〔1〕。作者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 ,依据是否合并肝静脉损伤 ,采用填塞缝扎和肝静脉缝扎等方法对 6 2例单纯近第二肝门肝实质破裂大出血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一般情况 :本组 6 2例 ,就肝脏而言仅存在近第二肝门肝损伤 ,其中男性 4 3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0~ 6 5岁 ,平均年龄 37岁 ,占同期肝外伤病人总数 5 7 94 % (10 7) ,4 5例同时合并有一处或多处严重外伤。受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37.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24~76岁,平均54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发病距治疗时间2h~28d,平均34.6h。本组单发栓塞20例,双侧股动脉栓塞2例,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例。股动脉最多见占45.8%,腘动脉占12.5%。动脉栓塞部位:共20条动脉,其中股动脉11条(45.8%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通过检测内皮钙黏附蛋白(E-CD)和CD44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门静脉癌栓中DNA倍体的比例,探讨其在肝癌肝内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门静脉癌栓中E-CD和CD44蛋白的表达,在光镜下对33例门静脉癌栓石蜡标本中肝癌细胞染色体倍数按照超5倍体、2倍体和异倍体进行统计;并与各自原发灶和癌旁组织进行对照。结果①E-CD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2±0.0036,0.0527±0.0071和0.1008±0.0063。②CD44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9±0.0024,0.0531±0.0092和0.1074±0.0029。③肝癌细胞多倍体检测:肝癌原发灶组超5倍体比例为(25±6)%,而门静脉癌栓组是(58±9)%;各组间和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静脉癌栓中E-CD和CD44蛋白表达减少以及DNA超5倍体的增多是肝癌细胞向门静脉转移和门静脉癌栓向肝内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人源化抗Her2/neu单链抗体及人白细胞介素2(hIL-2)双功能融合蛋白H520C9scFv-hIL-2治疗Her2/neu阳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将构建的表达载体转染293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建立稳定表达细胞系。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3H]脱氧胸苷(3H-TdR)渗入法检测融合蛋白浓度和生物学活性。建立荷瘤小鼠肿瘤模型,静脉给药,观测肿瘤体积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细胞培养上清中融合蛋白浓度达(1.2±0.23)mmol/L,5μl上清即可在46000处见到清晰蛋白条带。纯化后的融合蛋白两个功能单位活性良好,在荷瘤小鼠肿瘤模型治疗实验中显示了明确的治疗效果。结论哺乳动物细胞可高效表达生物活性良好的融合蛋白H520C9scFv-hIL-2,该蛋白在体内实验中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