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11篇
  免费   3276篇
  国内免费   1339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267篇
妇产科学   276篇
基础医学   1403篇
口腔科学   1788篇
临床医学   6375篇
内科学   4051篇
皮肤病学   227篇
神经病学   521篇
特种医学   13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2274篇
综合类   11596篇
预防医学   6895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4807篇
  67篇
中国医学   3305篇
肿瘤学   618篇
  2024年   375篇
  2023年   1338篇
  2022年   1447篇
  2021年   1632篇
  2020年   1789篇
  2019年   1626篇
  2018年   863篇
  2017年   1226篇
  2016年   1437篇
  2015年   1670篇
  2014年   2408篇
  2013年   2322篇
  2012年   2992篇
  2011年   3004篇
  2010年   2754篇
  2009年   2345篇
  2008年   3022篇
  2007年   2284篇
  2006年   1733篇
  2005年   2128篇
  2004年   1319篇
  2003年   1186篇
  2002年   871篇
  2001年   780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497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脉搏氧灌注指数(PI)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择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低血压组(55例)与非低血压组(6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性比例、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和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脉搏指氧饱和度[Sp(O_2)]、鼻咽温),记录2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I及PI增加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I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价值。结果 2组男性比例、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基础值(P均0.05),低血压组诱导后SBP、DBP、MAP均明显低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各指标降低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2组基础HR、诱导后HR及降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PI均明显高于基础PI(P0.05),低血压组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分别与SBP、DBP和MAP降低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679,0.851,特异度分别为84.3%,67.2%,87.7%,灵敏度分别为79.2%,74.3%,81.4%,最佳界限值分别为3.6%,4.8%,46.4%。其中PI增加率预测的AUC最高,其次是基础PI,诱导后PI最低。结论 PI增高可能是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有效预测因素,尤其以PI动态变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甄别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2.
目的:依据现有临床证据评价低能量冲击波(LI-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有关LI-ESWT治疗E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来自8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595例ED患者,其中LI-ESWT治疗组362例,对照组2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I-ESWT治疗可显著提高ED患者的IIEF评分[WMD=1.70, 95%CI (0.44, 2.96),P=0.008]和勃起硬度分级(EHS)[RR=11.72, 95%CI (5.13, 26.80),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LI-ESWT治疗后随访4周和24周ED患者的IIEF评分均显著提高[WMD=1.43, 95%CI (0.10, 2.75),P=0.03; WMD=3.09, 95%CI (1.49, 4.68),P=0.000 2];LI-ESWT治疗10~12次ED患者的IIEF评分显著提高,而治疗5~6次IIEF评分并未显示出明显增加[WMD=1.81, 95%CI (0.31, 3.31),P=0.02; WMD=1.88,95%CI (-2.10, 5.86),P=0.35];基线IIEF≥12分ED患者LI-ESWT治疗后IIEF评分明显增加而基线IIEF≤11分治疗后IIEF评分并未显示出明显增加[WMD=2.13, 95%CI (0.51, 3.75),P=0.01; WMD=1.04, 95%CI (-0.96, 3.03),P=0.31]。8项研究报告了LI-ESWT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LI-ESW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其可明显改善ED患者的IIEF评分和EHS分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3.
《陕西中医》2019,(12):1721-1724
目的:探讨牵正散合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肌电图、口唇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基础上予以牵正散合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肌电图检查、口唇微循环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量表评分、躯体功能(FDI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作电位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波幅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微血管形态为发夹型者、微血管排列整齐者、微血管为线型者明显较治疗前增多,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正散合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以及面部表情肌兴奋性和收缩性恢复,改善口唇微循环状态,有利于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34.
石超学 《新中医》2020,52(11):161-16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和穴位按摩。比较2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评价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记录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DA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AI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651,P=0.000)。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5.
王佳  郑锦华  叶涛  包昊然 《新中医》2020,52(8):94-97
目的:观察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非感染性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感染性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宁泌泰胶囊。评估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指数评分(NIH-CPSI)、中医证候积分,并检测2组前列腺素2(PGE2)、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EPS-WB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NIH-CPSI总评分、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CPSI总评分、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NIH-CPS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E2、EPS-WBC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PGE2、EPS-WBC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非感染性Ⅲ型前列腺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前列腺液PGE2、EPS-WBC及TNF-α水平,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组14例和Wiltse组16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腰背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至少随访1年。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长于、多于Wiltse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Wiltse组(P 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且经皮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显著低于Wiltse组(P 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基本恢复正常,伤椎后凸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05),但2组各个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iltse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6.3%),经皮组发生1例皮下血肿(7.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单节段且不需要椎管减压的骨折患者,应优先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于多节段且不需要椎管减压的骨折患者,应选择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37.
《微循环学杂志》2020,(3):33-35
目的:探究踝肱指数(ABI)对糖尿病足Wagner3级创面预后良好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10月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足Wagner3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合并下肢缺血需要并同意手术的45例患者7天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依据入院7天后(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ABI指标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47),ABI≥0.7;B组(n=25),ABI<0.7。记录患者创面预后良好时间,并比较差异。结果:行PTAS或PTA治疗的45例患者术后ABI明显改善(0.41±0.09 vs 0.75±0.10,P<0.01),A组患者创面预后良好时间明显短于B组(0.56±0.24 vs 3.52±2.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ABI,ABI与糖尿病足创面预后良好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华区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经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最终确定1 015名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龙华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5.57%, 11种组分组合中,有4个组分组合的比例为28.49%,有5个组分组合的比例为5.06%。膳食调查中,水果分别在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被调查者中的摄入有统计学差异(Z = - 2.47, P = 0.013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婚姻和户籍所在地后,不吸烟者与吸烟≥20支/天者相比,患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可降低58%。性别分别与年龄和BMI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女性在55~65岁,或女性肥胖,患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分别是男性的40.56倍和32.82倍。结论 龙华区代谢性综合征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因代谢性综合征诱导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较大,应针对其风险因素采取措施,以控制代谢性综合征的发生,并控制其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3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97-99+104
目的考察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对女性产后出血的风险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产检并分娩的320例产后出血孕妇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正常分娩的健康孕妇2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及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并采用Ordinal逻辑回归分析各参数对产后出血的风险预警。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BMI及新生儿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后24 h相比,研究组产后24 h患者的DBP、SBP及Hb均显著降低,而HR和SI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产前相比,产后24 h患者的SBP、HR及SI显著降低(P0.05);与研究组产前相比,产后24 h患者的DBP、SBP、HR及Hb均显著降低,而SI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指数和舒张压对产后出血具有预警作用(P0.05)。结论休克指数和舒张压可作为评估女性产后出血的风险预测指标,临床应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