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观察以解毒软肝饮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以解毒软肝饮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谷胱甘肽含片、心得安、复方丹参片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见证、不良反应、理化检查、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肝纤维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的见证积分、理化检查、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等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多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治疗组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体征的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恢复,胃黏膜征的修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肝脾肿大的改善都有较好疗效,在缩小门静脉、脾静脉血管内径,平稳维持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改善肝纤维化标志物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解毒软肝饮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明确,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2.
克罗恩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连载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丽英 《临床荟萃》2004,19(23):1379-1380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目前认为可能系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主要包括环境、免疫以及遗传等因素。病机的假设是感染、饮食等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人群的肠上皮,引起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现就国内外对CD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胃黏膜屏障功能。方法检测60岁以上幽门螺杆菌(HP)阳性DU患者的胃黏膜磷脂、氨基己糖、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含量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60岁以下HP阳性DU患者和HP阴性、胃黏膜病理大致正常的青年人作对照观察。结果老年组胃黏膜磷脂(84.03±26.06)、氨基己糖(36.51±12.97)及血清EGF(0.41±.0.16)含量较中青年(109.16±32.69,53.68±15.47,0.59±0.19)和正常对照组(133.18±32.12,65.61±20.90,0.73±0.18)明显降低;血清NO含量(3.10±0.94)较对照组(2.21±0.77)明显增高(P<0.001),但和中青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DU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显著加重(P<0.01)。结论老年人DU存在有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胃黏膜的退行性变可能是胃黏膜防御功能降低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前尚无特效药能够治愈慢性乙型肝炎,主要原因是HBV cccDNA的存在,HBV cccDNA是HBV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可稳定地存在于肝细胞核中.只有宿主的免疫系统能够清除HBV cccDNA.  相似文献   
35.
冯丽英  秦玉彩  尹希  马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197-2199,2203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家族(TF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胃镜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基本正常或轻度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正常胃黏膜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30例(肠上皮化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患者40例(胃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受检者的手术标本中TFF1、TFF2和TFF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FF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FF1、TFF2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二者表达强度依次呈递减趋势(P〈0.05);TFF3在正常胃黏膜没有表达,而在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依次呈递增趋势(P〈0.05)。在胃癌组织中,TFF1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胃癌(73.7%与38.1%,P〈0.05),而TFF2在中高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胃癌(90.5%与47.4%,P〈0.01),二者均与胃癌是否发生浆膜浸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TFF3在有浆膜浸润、伴淋巴结转移和分期较晚(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7%、88.9%和95.0%]显著高于无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的胃癌组织(37.5%、46.2%和55.0%,P〈0.01),但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TFF1、TFF2和TFF3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82.1%和85.7%]显著高于肠型胃癌组织[分别为25.0%、41.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F1和TFF2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以及TFF3的表达逐渐增多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FF1和TFF2可能是胃癌抑制因子,其表达减少可能使胃癌恶性程度增加;TFF3可能与胃癌浸润转移有关,其表达增多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灭Hp胶囊四联与新三联疗法对溃疡愈合质量及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75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并Hp阳性患者随机服用新三联:兰索拉唑30mg1/日+克拉霉素250mg2/日+阿莫西林500mg/日,连用10天;灭Hp胶囊四联:新三联+灭Hp胶囊6粒2/日,连用28天;安慰剂:胃舒平3片2/日,连用28天。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Hp根治和溃疡愈合情况,对溃疡愈合者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评价溃疡愈合质量,并停服所有药物,随访半年。结果:“灭Hp胶囊”四联和“新三联”组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分别为100%,96.4%和88.0%,92.0%(均P<0.005);溃疡愈合质量前者优于后者;两组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溃疡愈合率(20%,均P<0.005)、Hp根治率(0.0%,均P<0.005)和溃疡愈合质量。“新三联”和“灭Hp胶囊”四联组溃疡复发率为5.6%(1/18)和0.0%(0/19),明显低于安慰剂的溃疡复发率(100%),(P<0.005,P<0.001)三组中4例溃疡复发者均为溃疡愈合质量差者,其中3例Hp未根除。结论:“新三联”具有轻度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作用;“灭Hp胶囊”四联疗法不但具有与“新三联”相当的Hp根治率,而且较之更能显著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因此获得更低的溃疡复发率。提示溃疡复发除了Hp感染有关外,还与溃疡愈合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7.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9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观察中药灭幽门螺杆菌(Hp)胶囊与新二联(达克普隆加克拉霉素)或新三联(达克普隆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联用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敏  冯丽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77-2279
脂联素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研究表明脂联素具有改善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密切相关。本文就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9.
冯丽英 《吉林医学》2012,33(18):3831
目的:分析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联合用药组(28例),对比两组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29%(18/28),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26/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内科治疗加上联合用药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能够迅速控制出血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40.
冯丽英 《河南中医》1998,18(6):385-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