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120 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60 例,治疗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 0.25-0.50 g。 每天 2 次。 结果:治疗组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日平均体质量增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有显著疗效,药物安全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LIS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4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8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SURE)技术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试验组采用LISA技术行PS给药。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_(2)/FiO_(2))、pH值等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_(2)、PaO_(2)/FiO_(2)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_(2)指标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PaO_(2)、PaO_(2)/FiO_(2)指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指标表达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5(AQP-5)等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SH-Px、SOD等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MDA、AQP-1、AQP-5等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GSH-Px、SOD等指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QP-1、AQP-5等指标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总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而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ICH)等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及氧化应激指标,减少患儿总氧疗、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同时也不会增加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吉林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及该地区抗CagA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与Hp耐药的关系.方法 Hp临床株分别来自213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感染患者血清中的抗CagA抗体.结果 吉林地区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8%、17.8%、52.1%、30.0%,Hp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与患者所患疾病、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抗CagA抗体阳性率为82.2%,Hp耐药菌株与抗CagA抗体阳性无明显相关性,但抗CagA抗体阳性患者的胃癌、消化道溃疡发生率较高.结论 吉林地区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很低,应作为根除Hp的主要药物;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高,应在药敏检测指导下应用;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很高,不应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调查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形式和内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政策,提高现有基层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7年5月在我国东中西部13个省共抽取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全科医生共67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核对,使用SAS 9.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师资:主要来自三级医院及专科医院,占49.85%;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较少,只有9.88%;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最多,占11.98%。形式:以学术讲座、培训班和网络学习等形式为主;操作实践和实地参观等开展较少,只占8.96%;网络学习形式在西部和农村地区开展更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合理用药和疾病诊疗等方面,80%以上的全科医生都有参加。另外发现,目前基层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形式和内容的满意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是59.28%、49.32%和53.07%;并且不同地区、学历和职称的全科医生满意度有所不同,高级职称全科医生满意度最低。 结论 基层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较低。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应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全科医生的需求,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增加继续医学教育吸引力;另外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35.
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肝的重要策略[1].自1992年1月起,在全国实行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乙肝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疫苗得到普及.近来由血源疫苗发展到基因工程疫苗后,免疫成果报道不多,尤其是长春西南部地区多年来未见大规模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36.
我们用PCR技术对400例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的病人进行了沙眼衣原体(CT)、解腺支原体(UU)的核酸检测,并用涂片法检测了淋球菌(NG).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应激对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燕  王旭东 《光明中医》2010,25(4):601-602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面对着疾病和手术的双重应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为制定该特殊群体儿童健康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昆明市HIV感染妇女所生的1岁婴儿为研究对象,按条件配对,利用BayleyⅢ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婴儿进行神经心理发育测评,问卷收集有关信息。结果暴露组婴儿除了语言量表外,认知、运动、社会情绪、适应性行为量表得分(分别是94.09、96.27、79.60和86.09)均明显低于非暴露组的得分(101.36、98.52、93.86和92.89,P0.01),暴露组婴儿社会情绪、适应性行为量表得分低于边缘及以下水平的比例(45.45%和38.64%),显著高于非暴露组婴儿(22.73%和15.91%)。结论 HIV感染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明显,应加强对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39.
本文用紫外光度法测定葡萄糖分解产物5-HMF量的上升预测输液化学稳定性及贮存期以代替文献报道的旋光法测葡萄糖下降法。实验表明,5-HMF的logc-t密切相关,符合表观一级反应过程。本法比较了恒温加速及恒温存放的K值,也比较了三种产品的K值,从而比较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40.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PreS1)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组成成分之一—大分子蛋白 (LHB)的N末端 ,有 10 8或 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只存在于具有传染性的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上 ,是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标志 ,其临床价值大于HBsAg。临床上诊断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往主要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 (两对半 )检测 ,而判断体内是否有病毒存在或复制主要靠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 ,HBV—DNA的检测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 ,需要设备和严格的实验条件 ,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测定。本文围绕试图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代替乙肝病毒DNA展开探讨。观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