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胆道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胆道上皮, 并以腺癌为主要病理学类型的恶性肿瘤, 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有远处转移。胆道肿瘤对传统的放化疗及新兴的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均不敏感, 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抑制性的免疫微环境(IME)。本文从全景观出发, 探讨胆道肿瘤患者IME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及间质细胞所发挥的抗肿瘤或抑制抗肿瘤免疫效应, 以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等。对胆道肿瘤患者IME全景观的了解, 有助于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的临床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232.
目的探讨1例酪氨酸血症Ⅰ型(TYRSN1)(急性型)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TYRSN1(急性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患儿进行遗传代谢病检测, 同时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表现为腹胀、肝脏肿大、贫血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 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其酪氨酸与琥珀酰丙酮等指标增高, WES检测结果提示患儿携带FAH基因c.1062+5G>A和c.943T>C(p.Cys315Arg)复合杂合变异,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二者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 其中c.943T>C变异既往未见报道。结论结合其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 患儿被诊断为TYRSN1(急性型)。FAH基因c.1062+5G>A和c.943T>C(p.Cys315Arg)复合杂合变异为其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拓展了FAH基因的变异谱, 为患儿的诊疗及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3.
目的对3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3月12日、8月14日、12月5日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的3例CdL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 采集外周血样进行家系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3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和其他伴随症状。根据国际诊断共识标准, 3例患儿被拟诊为CdLS。通过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确诊CdLS。患儿1携带NIPBL基因c.55675569delGAAinsTAT错义变异, 患儿2携带SMC1A基因c.607A>G错义变异, 患儿3携带HDAC8基因c.628+1G>A剪接变异。3例患儿均为新发变异。结论 3例患儿均确诊CdLS, 并发现了致病基因变异位点, 其中NIPBL基因c.55675569delGAAinsTAT及HDAC8基因c.628+1G>A变异位点既往未见报道, 丰富了CdLS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234.
郑雷 《中国妇幼保健》2023,(18):3413-3416
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NAC)后钼靶微钙化数量及范围变化与病理特征及肿瘤病理完全反应(pCR)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行NAC治疗的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资料,统计NAC后微钙化数量及范围变化,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pCR患者、非pCR患者NAC后微钙化数量及范围变化,分析NAC后微钙化数量及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NAC后微钙化数量及范围减少对pCR的评估价值。结果79例行NAC治疗后的患者微钙化数量减少39例、不变21例、增加19例;微钙化范围减少36例、不变25例、增加18例。NAC后微钙化数量及范围变化与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TNM分期、分化程度均为微钙化数量减少、微钙化范围减少的影响因素(P<0.05)。79例行NAC治疗后的患者31例获得pCR,48例未获得pCR,微钙化数量、微钙化范围减少者pCR获得率更高(P<0.05)。ROC显示,微钙化数量减少、微钙化范围减少联合评估pCR的AUC值最大为0.756。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AC后钙化状态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一变化与多种临床病理特征有关,通过测定微钙化数量及范围变化有助于评估pCR,从而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