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脊柱旁反射区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柱旁反射区埋线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脊柱旁反射区埋线,对照组口服奥替溴胺片.结果:治疗组在腹痛、大便次数、烂便和黏液便等症状上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旁反射区埋线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50例第1周以西药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第2周至第4周以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L-谷氨酰胺胍仑酸钠颗粒治疗。治疗2组50例,在治疗1组的用药基础上以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治疗3组50例,第1周在治疗2组的基础上加用安胃汤治疗,第2周至第4周用药为安胃汤。3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2、3疗效优于治疗组1(P〈0.01)。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治疗3组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加用安胃汤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安肠汤结肠水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的胃动素(MTL)和P物质(SP)的影响。方法:选3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30例健康者,空腹抽血检测血浆的MTL和SP,两组分别用安肠汤进行结肠水疗3周,3周后再空腹检测两组血浆的MTL和SP含量。结果:治疗组水疗后血浆中的MTL和SP含量降低明显(P<0.01),对照组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血浆中MTL和SP的含量水平与腹泻型IBS的症状关系密切,降低血浆中MTL和SP的水平可以减轻IBS的症状;安肠汤结肠水疗能显著减轻腹泻型IBS的症状,降低血浆中MTL和SP的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IBS大鼠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探讨安肠汤治疗肝郁脾虚型IBS的机制。方法:40只清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番泻叶+束缚应激法造模。造模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安肠汤煎剂及得舒特片2周,用腹部回缩反射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用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pPKCγ和ERK1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背根神经节中的pPKCγ和ERK1基因表达与另外3组对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西药组及中药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pPKCγ和ERK1的基因参与肝郁脾虚型IBS大鼠疼痛信号外周敏化机制;中药安肠汤可以有效调控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从而达到缓解腹痛的临床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25.
放大色素内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180例患者的胃黏膜糜烂灶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黏膜小凹的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和F型(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消失或伴异常增生毛细血管)6型,并与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炎症和肠上皮化生及轻、重度异型增生的胃黏膜.E型黏膜约81.8%(99/121)为肠上皮化生.F型黏膜常提示病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86.3%(69/80),F型黏膜伴异常增生毛细血管,89.9%出现异型增生.结论:放大色素内镜能准确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尤其是准确识别E和F型,有助于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镜下诊断.  相似文献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胃溃疡 88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3例采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采用安胃汤合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6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 1%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治疗胃溃疡疗效优于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7.
背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对于IBS-D患者的诊疗特别是内脏敏感性的调节治疗效果不够显著,且容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IBS-D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从内脏敏感性角度,探讨安肠汤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安肠汤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开始前与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得分〕、内脏敏感性〔内脏敏感指数量表(VSI)得分〕、直肠动力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收缩压(AS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直肠排便压(IRP)〕、内脏感觉指标〔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血清5-HT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BS-SSS、V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BS-SSS、VSI得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RP、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RP、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均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H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从内脏敏感性的角度,安肠汤能够从整体上改善IBS-D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及内脏高敏感性,其可能是通过降低IBS-D患者血清5-HT水平,提高ARP、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及最大耐受容量,调节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从而缓解其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推断当归芍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平台收集当归芍药散中6味中药(当归、白芍、白术、川芎、茯苓、泽泻)的主要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通过GeneCards、CTD数据库获取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靶点,用DrawVen?Diagram...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 性.方法 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口服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汉密...  相似文献   
30.
从耗散结构论看中医的阴阳平衡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耗散结构理论强调“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这观点似与中医的阴阳平衡观相抵触,或有人认为这要打破中医的阴阳平衡观。到底这2种学说有何异同呢?1 关于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普里高津于1969年提出。通俗讲,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定阀值时,系统就可以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具体讲,形成耗散结构应具备的条件:1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远离平衡态。即普里高津强调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用公式表示:ds=des+dis<0。式中des为熵流,是表示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