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22.
目的:了解小剂量山茶籽联合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月龄健康雌性大白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OVX),山茶籽组(Pr),雌二醇组(E2)和小剂量山茶籽醇提取物+雌二醇组(Ts+E2).取左股骨切片观察骨组织,取右股骨测量骨钙、磷和骨密度.结果:卵巢模型组的骨组织明显疏松,骨钙、磷低于Sham组,3个治疗组各时间的骨组织、骨钙、磷和骨密度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的山茶籽联合雌二醇治疗能使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和骨钙、磷和骨密度恢复正常,与较大剂量的山茶籽组或较大剂量的雌二醇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山茶籽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良好;小剂量的雌二醇与山茶籽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的山茶籽或较大剂量的雌二醇相比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23.
背景:小剂量的葛根素联合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的葛根素或较大剂量的雌二醇效果相近。目的:寻找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最佳的雌二醇和葛根素的剂量搭配。方法:64只健康雌性大白鼠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葛根素-50组、雌二醇-200组、葛根素+雌二醇-5,50,100,150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去卵巢动物模型。葛根素-50组大鼠皮下注射葛根素50mg/kg,1次/d;雌二醇-200组大鼠皮下注射雌二醇200μg/kg,2次/周;葛根素+雌二醇-5,50,100,150组大鼠皮下注射葛根素25mg/kg,1次/d同时分别注射雌二醇5,50,100,150μg/kg,2次/周。结果与结论:去卵巢模型组大鼠骨密度和骨钙、骨磷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骨组织呈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葛根素和/或雌二醇治疗10,20周后骨密度和骨钙、骨磷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葛根素+雌二醇-100组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效果最为明显,提示葛根素25mg/kg,1次/d+雌二醇100μg/kg,2次/周是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最佳搭配剂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在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壮族和汉族PvuⅡ和XbaⅠ多态性,比较其在两民族中的分布频率,并与其他种族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PvuⅡ等位基因P、p频率在壮族与汉族两个民族正常人群中分别为33.6%、66.4%和31.9%、68.1%;XbaⅠ等位基因X、x频率分别为22.4%、77.6%和24.2%、75.8%,在壮、汉两民族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与瑞典、韩国种族比较,PvuⅡ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瑞典、韩国种族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间的发生、转归和预后不同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癌痛患者应用阿米替林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HT5"H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70例晚期癌痛NRS>4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单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连续治疗6周后,采用加权计算的方法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剂量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用药剂量为1日(61.20±4.13)mg,B组患者平均用药剂量1日(48.3±4.16)mg,B组患者用药剂量低于A组,两组患者用药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5"H结论 在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阿米替林,患者能达到同样的止痛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同时,并且能减轻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本项目拟对住院患者陪护就寝方式及其满意度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影响因素,为医院软文化建设和国家收费政策的拟定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任意选取唐山市三甲医院、二甲医院的开放式病区中800名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发放患者陪护/家属就寝管理模式与满意度调查表并现场收回,对不同医院之间对陪护就寝的管理规范程度、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不同医院之间对陪护就寝的管理规范程度、患者的满意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三甲医院比较,二甲医院的规范程度和满意度更高;管理规范程度和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不同医院之间对陪护就寝管理规范程度有差异,规范程度和陪护的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山茶籽油对不同雌激素受体(ER)-β基因型广西百色壮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影响。方法598名长期食用山茶籽油(ECO)的广西百色壮族绝经妇女为ECO组,619名长期不食用ECO的广西壮族绝经妇女为NECO组,用超声骨质密度仪测量两组右侧跟骨超声骨质密度(BU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链反应(PCR-RFLP)检测两组ER-β基因多态性。结果 ECO组PMOP患病率明显低于NECO组(P0.05)。两组ER-β的RsaⅠ酶切rr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基因型PMOP患病率明显增多(P0.05)。ECO PMOP组携带AluⅠ酶切位点的Aa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少于NECO PMOP组(P0.05)。结论 ECO对PMOP有防治作用;ER-β的rr基因型可能是PMOP的遗传易感基因;ER-β的Aa基因型是与山茶籽油起交互作用对PMOP防治的敏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28.
实验课是组织胚胎学教学中重要部分.通过建立网络课程平台、编写实验教学用书、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活动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法等方式构建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9.
背景:小剂量的葛根素联合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的葛根素或较大剂量的雌二醇效果相近。 目的:寻找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最佳的雌二醇和葛根素的剂量搭配。 方法:64只健康雌性大白鼠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葛根素-50组、雌二醇-200组、葛根素+雌二醇-5,50,100,150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去卵巢动物模型。葛根素-50组大鼠皮下注射葛根素50 mg/kg,1次/d;雌二醇-200组大鼠皮下注射雌二醇200 μg/kg,2次/周;葛根素+雌二醇-5,50,100,150组大鼠皮下注射葛根素25 mg/kg,1次/d同时分别注射雌二醇5,50,100,150 μg/kg,2次/周。 结果与结论:去卵巢模型组大鼠骨密度和骨钙、骨磷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 0.05),骨组织呈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葛根素和/或雌二醇治疗10,20周后骨密度和骨钙、骨磷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其中葛根素+雌二醇-100组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效果最为明显,提示葛根素25 mg/kg,1次/d+雌二醇100 μg/kg,2次/周是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最佳搭配剂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近十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 068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前5年,568例)及观察组(后5年,500例),对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并发症、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两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分别为568例及500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占同期住院患儿的3.8%及2.3%.(2)两组临床特征中发热、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分别为58例及76例,76例及1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菌种分别是18种和28种;两组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均居首位,分别为360例及238例,各占64.3%及47.6%,对照组依次为其他葡萄球菌41例(7.2%),溶血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35例(6.2%),大肠埃希菌22例(3.9%)居第4位;而观察组居第2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1例(14.2%),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44例(8.8%),肺炎克雷白杆菌25例(5.5%)居第3位.(4)两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分别检出25例及34例(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败血症及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也明显增多;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应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